第285章 破局之法(第1/2 頁)
“路卿,咱告訴你,北方不會有事,南京也不會失守!”
朱元璋待路振飛說完後,一臉霸氣地道。
路振飛先前因被朱元璋的氣勢所折服,認為他是胸有韜略的雄主,才服軟認罪,不過卻並未明白其中原委。
此刻聽到朱元璋的話,有些疑惑地道:“陛下,郭升一路勢如破竹,才兩日便已聚集了兩萬人,若是他攻下淮安,到時兵威會更盛。”
“而南兵已安逸多年,並不善戰,加之又有叛將獻城,恐不少大臣已暗中投誠,陛下為何覺得南京不會失守?”
朱元璋冷笑一聲,看向張煌言道:“張卿,你對此事怎麼看?”
張煌言躬身道:“末將初時也與路大人一般想法,不過在馬大人說南糧被搶,而陛下生疑時,末將便覺得先前之法太過冒失。”
“因為若是郭升留下的叛軍是為了牽制我們,那他也不可能不提防我們追擊他。”
“要知我們雖湊齊了八千騎兵,但戰力卻並不強,要是遇到先前的那支神秘兵馬,我們正面交鋒,或可一戰。但若是他們暗中偷襲,我們便有覆滅之危。”
“一旦我們戰敗,山東的叛軍必會趁勢而起,到時不要說圍剿郭升,恐山東亦非陛下所有,故末將才斗膽說路大人策略有失。”
他說罷,又略帶歉意地看了路振飛一眼。
路振飛聽了張煌言的講述,這才明白其中的兇險,臉上不由露出驚慌之色。
隨即又有些擔憂地道:“張大人,若依你之言,我們不去追擊郭升,那江南之危又如何解決?”
張煌言道:“路大人,其實江南並沒有我們想的那般危險,只因郭升先前連下兩城,我們乍聞此事心中惶恐,無意間誇大了此事的影響,才會認為南京有危險。”
“要知郭升現在距離南京還有五百多里,而且淮安已經佈防,又有先前兩城的經驗,郭升要攻下淮安並非易事。”
“退一步說,縱使淮安失守,淮安距離南京也還有四百多里,加之江南水路縱橫,並不利於騎兵馳騁。而郭升所率皆是北兵,不擅水戰,所以他要打到南京根本不可能!”
路振飛聞言,搖頭道:“張大人,你此言有失,要知邳州、宿遷也並非郭升打下來的,而是有人暗中獻城,這才是此戰的關鍵。”
“我們現今既不能揪出這幕後之人,就只有圍剿郭升,斷了對方的爪牙,才可化解此危局。”
張煌言搖頭道:“路大人,您多慮了,要知郭升兵馬突增,一來是河南、山東等地散落的叛軍,再就是北方的一些流民。”
“但江南一向太平,等他深入江南後,新增兵力也有限,估計最多也就三萬來人,到時縱使沿途官員盡皆獻城,他又哪來這多兵馬守城。”
“若他不守城,一旦歸路被斷,便是一隻困獸,而他手下多是新兵,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只需稍加施壓,他們就會譁變,所以根本不足慮。”
“只要郭勝落敗,幕後之人縱是有通天手段,也無力施為,所以末將才說江南並不危險。”
路振飛本不知兵,此刻見張煌言說得頭頭是道,也放下心來,向朱元璋請罪道:“陛下,臣見識淺薄,險些誤了陛下大事,請陛下責罰!”
朱元璋見路振飛一臉誠懇,不似作偽,心中暗暗點頭,卻仍冷著臉道:“路卿,你知錯能改本是好的,但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咱既已開了金口,也只能賜你身後榮耀了!”
路振飛聞言,想起先前朱元璋曾說讓他做個“明白鬼”,身體不由一陣顫抖。
張煌言見狀,本想開口求情,卻見朱元璋仍有怒色,又閉口不言。
他不開口,倒不是怕觸怒朱元璋。
其實他發現在路振飛講述了緣由後,朱元璋的殺意已經消退,他知此刻若有人求情,朱元璋應會就坡下驢。
只是他不敢確認,朱元璋屬意的求情之人是不是他。
再就是朱元璋此刻舊事重提,應也是想再次測試路振飛的忠誠,故而他才沒有貿然開口,只是默默地注視著路振飛。
路振飛沉默了一會,低沉而堅定地道:“臣知罪,甘願受罰,只希望陛下念臣一片忠心,許臣葬在邳州城外,讓臣看到大明興盛的那一日!”
儘管路振飛在說這話的時候身體在微微顫抖,但說出的話卻是字字清楚,沒有一點猶豫,更沒有一絲畏懼。
朱元璋聞言,佯作無奈地嘆了一口氣,隨後又瞥了張煌言一眼。
張煌言見到朱元璋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