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正一教再表忠心(第1/2 頁)
朱元璋聞報,不由皺起了眉頭。
因為他此次是秘密前來臨沂,吳老六縱使透過錦衣衛的渠道得知他在此,也不應與張洪任的人同來。
現在吳老六竟攜正一教道士前來,恐怕是中間發生了什麼變故。
想到這,他強按下心中的擔憂,吩咐讓吳老六進來後,又繼續與張煌言談論開海禁之事。
不一會,吳老六和一個道士走了進來。
朱元璋見吳老六衣衫破損,隱現內甲,眉頭不由皺得更緊。
不過當他見到那道士時,卻又吃了一驚。
原來來人並非一般的道士,竟是正一教的掌教真人——張洪任。
朱元璋見張洪任雖仍仙風道骨,但道袍並不潔淨,眉宇間也隱現戚色,心中不由一緊。
他略一猶豫,就快步上前,笑著道:“張天師,為了咱大明的安危,害得您勞累奔波,咱心裡實在過意不去......”
張洪任見朱元璋持禮甚恭,也急忙稽首還禮,同時連稱不敢。
張煌言聽聞來人是正一教的掌教,想起先前傳得沸沸揚揚的金龍之事,本要避嫌退下,沒想到卻被朱元璋留了下來。
朱元璋與張洪任客氣過後,又佯作惱怒地指責吳老六怠慢了張洪任。
吳老六聞言,知朱元璋是在向他詢問事情經過,便將先前之事講了出來。
原來那日吳老六與張洪任前往山海關後,張洪任藉助正一教的推算之法,成功吸引了吳三桂的注意,並受邀進入了吳三桂的府邸。
之後張洪任佯作盛意難卻,在府中替吳三桂詳細推演了後事,並指出因他祖墳有缺,致使他和吳襄未得高官。
隨後又藉口金龍現世,天下氣運轉變,聲稱吳三桂若能借助金龍之氣及時補救,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吳三桂聞言大喜,急忙請張洪任施法。
張洪任推說補救之法十分繁瑣,需持續九日,若施法期間被打斷,不僅會前功盡棄,還會有無窮後患。
並說吳三桂已得伯爵,假以時日也能晉封侯爵,勸他不可因小失大。
吳三桂聽說只需九日,當即表示無妨,讓張洪任儘管施法。
說來倒也湊巧,在張洪任施法後不久,吳三桂就因守城有功被封為鎮東侯。
吳三桂大喜過望,不僅對張洪任更加推崇,而且一再重謝,卻都被張洪任婉拒了。
就在吳三桂疑惑之時,張洪任這才拿出沈唯才和翟堂的書信,說是受人之託,不敢再受厚禮。
吳三桂見了沈、翟二人的書信,知曉了張洪任的身份,同時也明白他再重的謝禮也難入張洪任的法眼,便不再提重謝之事,不過卻承諾若張洪任日後有所差遣,他定當遵行。
張洪任又借談道之機暗示吳三桂,崇禎是天命所歸的真龍天子,大明是涅盤重生的鳳凰,若吳三桂能把握住機會,前途不可限量。
張洪任在堅定吳三桂守城的決心後,本打算南歸,沒想到卻接到黃粱的傳信,讓他前往太原一聚。
張洪任知黃粱一向灑脫,從不主動聯絡教中之人,此次突然相邀,恐是有非常之事發生,便急忙趕往太原。
沒想到他們趕到太原時,只見到了黃粱的屍身。
不過黃粱雖已羽化多日,屍身卻栩栩如生,好似睡去一般。
左良玉似乎已經知曉張洪任的身份,對他一再表示歉意,但張洪任並未多言,只是將黃粱的屍身收斂,準備送回正一教安葬。
不曾想他們才出太原,就遭人追殺。
幸虧危難之時,晉商八大家之一的翟堂派人相助,並將他們送出山西。
同時,翟堂的人告訴張洪任,黃粱是被範永鬥害死的。
因為範永鬥本想讓左良玉幫助女真入關,但黃粱一直以天命為由,反對此事。
而左良玉對黃粱又十分信任,所以範永鬥幾次謀劃都未得逞。
最後範永鬥惱羞成怒,設計誣陷黃粱私通朝廷,而左良玉不知著了什麼魔,竟相信了範永斗的話。
黃粱為了證明清白,就當著左良玉的面羽化了。
左良玉見狀,也十分後悔,當時就將範永鬥趕出了左府。
翟堂聽聞此事,便聯合了王大宇、梁家賓、田生蘭等人,想替黃粱報仇。
不曾想王登庫、靳良玉、黃永發三人竟出面相助範永鬥,雙方一時勢均力敵。
最後還是左良玉出面,才暫時壓下了此事。
不過翟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