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英雄不問出處,一時的落魄並不能說明什麼!(第2/2 頁)
家少年,臉上毫無嫌棄之色,開口回道。
“某就……是薛仁貴!不知貴人找某有何事?”少年語氣忐忑的開口回道。
“哦!你就是薛仁貴?”秦懷道聞言,連忙仔細的打量眼前之人一番,眼中滿是讚許之色。
這位少年十五、六歲的年紀,身材極是高大健碩,膚色微黑,目如點漆,鬢若刀裁,這相貌要是放在後世妥妥的一位黑馬王子呀!
不過這膚色放在如今的大唐卻不怎麼吃香,畢竟大唐的女子都喜歡眉清目秀,唇紅齒白的少年郎。
“某正是薛仁貴!不知貴人如何稱呼?”此時的薛仁貴是一臉的懵逼,這一行人個個氣勢不凡,高頭大馬,渾身透出一股貴氣,一看就知道出身名門,絕不是什麼無名之輩!
可如此人物跑自家這個破茅草屋來幹啥?
“某乃秦懷道,家父秦瓊!我比薛兄弟大個兩歲,仁貴叫我秦大哥即可!”秦懷道一臉的春風和煦,微笑著回道。
秦瓊,秦叔寶!這人竟然是當朝翼國公府的小公爺!薛仁貴聞言,腦海中頓時閃過一道驚雷,驚的差點下巴都要掉在地上了。
可這也不對呀?自己壓根就不認識眼前這位小公爺,他千里迢迢的從長安跑來這裡找自己幹嘛?他震驚的同時,心裡也很是疑惑。
“草民薛仁貴,拜見秦小公爺!”薛仁貴定了定神,朝著秦懷道便躬身一禮。
“仁貴莫要多禮!”秦懷道見狀,連忙擺了擺手,接著,他轉頭打量了眼前這一間破敗不堪的茅草屋,“本侯知仁貴兄弟有一身本事,難道便甘心埋沒嗎?”
“我……我薛仁貴雖有一身武力,但卻也是報國無門吶!”薛仁貴一臉的慚愧。
秦懷道看了看眼前這破敗的茅草屋,再看了看他身上滿是補丁的破爛麻布衣衫,心裡若有所思。
就他這樣的家底,估計連吃口飽飯都難,又哪有錢買裝備呢?
在唐朝初年,當兵絕對是件苦差事,軍旅生活的艱苦自是不必多說,更重要的是,連把刀竟然都要自己買!
你可能會想,武器自己買的話,那豈不是雜亂無章,那軍隊不成“烏合之眾”了?
然而,事實就是,在唐初,不單是刀,連軍資、衣裝、弓箭和去參軍路上的糧食,全部都要自己帶。
這就是唐初的府兵制!
府兵制度,興起於南北朝時期的西魏,並在唐朝達到鼎盛。
府兵制帶有很強的鮮卑部落兵制的色彩。在北魏時期,府兵不用交稅,當兵是鮮卑人的專利,漢人是不能當兵的。到北周,漢人才開始被募充為府兵。
到隋文帝時,又下令府兵全家受田耕作,但士兵仍保留軍籍,士兵本人由軍府統領。唐襲隋制,沿用府兵制。
府兵制的核心就在於兵農合一,戰時徵發去打仗,閒時即回家務農。徵發的物件以均田農民為主體,也包括官僚子弟和地主人家。
府兵本人可免除稅務勞役,但要自己準備輕武器(弓箭、橫刀等),同時,每十人還要一同準備馬或驢六匹用於軍事運輸。這對於當時的農民而言是沉重的負擔。
那麼,府兵制有什麼優點呢?一是兵農合一,增加了國家的農業產出。二是由於府兵的開拔需要兵符,戰爭結束後“兵散於府,將歸於朝”,因而,將領也沒有了擁兵自重的機會。
而府兵制的缺點同樣十分明顯。例如士兵缺乏集中訓練、裝備不統一、缺乏凝聚力、兵將契合度低等等。
不過,雖然府兵制有頗多不足,但唐人尚武,即便在民間也多有彪悍武勇之人,這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府兵訓練不足的問題。加之盛唐強大的國力支撐,因而,唐朝的府兵依然長期保持了強大的戰鬥力及威懾力。
或許,也唯有如盛唐一般武風濃厚,國勢強盛的朝代能憑藉府兵威揚四海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