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探詢時代背景(第1/2 頁)
林雲在村莊中四處走動,他的腳步略顯急切,目光不停地在周圍的百姓身上掃過,渴望從他們那裡獲取更多關於這個時代的資訊。他首先找到了那位年長的百姓,眼中滿是誠懇與期待,再次向老人詢問更多的細節。
老人坐在一塊破舊的石頭上,身上的衣服補丁疊著補丁,臉上的皺紋如溝壑般縱橫交錯,那是歲月和苦難留下的痕跡。他看著林雲,目光中先是閃過一絲警惕,但當他看到林雲眼中那真摯的渴望時,心中的防備漸漸放下。
“年輕人,既然你想聽,那我就給你講講。”老人的聲音沙啞而低沉,彷彿每一個字都帶著沉重的分量,“如今的大明,那朝廷簡直腐敗透頂。那些官吏們,個個肥頭大耳,每天只想著怎麼從百姓身上榨取更多的錢財。他們貪汙受賄,買官賣官,把朝廷的官職當成了斂財的工具。”
老人頓了頓,咳嗽了幾聲,接著說道:“就說那賦稅吧,一年比一年重。百姓們辛苦耕種一年,收穫的糧食大部分都要上交,自己留下的連餬口都不夠。還有那徭役,不管你是體弱多病,還是年老力衰,只要官府一聲令下,就得去服徭役,多少人因此家破人亡啊。”
林雲認真地聽著,不時地點點頭,心中對這個時代的黑暗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不僅如此,”老人的眼睛裡閃爍著憤怒的光芒,“那些官員們為了自己的政績,虛報災情,謊報稅收。明明是災荒之年,他們卻上報豐收,朝廷的救濟糧款一分都到不了百姓手中。還有的官員,勾結富商地主,強佔百姓的土地,讓百姓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根基。”
林雲握緊了拳頭,氣憤地說道:“這些官員真是喪盡天良!”
老人苦笑著搖搖頭,說道:“這還不算完呢。朝廷裡的黨派之爭也是愈演愈烈,東林黨、閹黨,互相攻擊,爭權奪利。他們根本不關心國家的安危,只想著如何打壓對方,鞏固自己的勢力。”
林雲皺起了眉頭,問道:“那農民起義是怎麼回事?我聽說有不少地方都在鬧事。”
老人重重地嘆了口氣,臉上滿是無奈與悲哀,說道:“嗐,這都是被逼得走投無路了呀。朝廷根本不體恤百姓的疾苦,那賦稅徭役重得像座大山,死死地壓在我們身上,讓人喘不過氣來。許多人終年勞作,卻連口飽飯都吃不上,活下去都成了一種奢望,除了起來造反,還能有什麼活路呢?”
“就說李自成的闖軍吧,他們大多都是窮苦百姓出身,實在是被這世道逼得沒了辦法。李自成帶領著他們,一路攻城略地,所到之處,百姓們紛紛響應。他們打著‘均田免賦’的旗號,讓那些被壓迫得喘不過氣來的百姓看到了一絲希望。”
“還有張獻忠的西營,那也是一支勇猛無畏的隊伍。張獻忠為人豪爽,敢作敢為,他的手下也都是些不怕死的好漢。他們在四川等地與官兵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給朝廷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除了他們,還有許多小股的義軍,分佈在全國各地。有的在山林中與官兵周旋,有的在鄉間劫富濟貧。這些義軍雖然規模不大,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
林雲的心情愈發沉重,他彷彿看到了那些在戰火中掙扎的百姓,聽到了他們絕望的呼喊。
“這幾年,起義軍的規模越來越大,勢力也越來越強。朝廷派兵鎮壓,可往往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這邊剛鎮壓下去,那邊又起來了。”老人無奈地搖了搖頭,“這戰火紛飛的,百姓們哪裡還有安寧的日子可過。”
林雲問道:“難道朝廷就沒有想過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嗎?”
老人冷笑一聲:“朝廷?他們只知道加派賦稅,徵兵打仗,根本不考慮百姓的死活。那些當官的,只想著如何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哪管國家的存亡和百姓的苦難。”
“那社會上其他方面呢?除了農民起義,還有什麼問題?”林雲眉頭緊鎖,繼續追問,想要更全面、更深入地瞭解這個時代的全貌。
老人抬頭望著天空,目光中充滿了憂慮:“別的問題也多著呢。外有滿清的鐵騎虎視眈眈,不斷侵擾我大明的邊境。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們生活在恐懼之中。”
“滿清的騎兵戰鬥力極強,而我們的邊軍卻常常缺糧少餉,裝備簡陋。很多時候,根本無法抵擋滿清的進攻。每次他們入侵,都會搶走大量的財物和人口,給邊境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不僅如此,國內的治安也是一團糟。盜賊橫行,土匪出沒,百姓們出門都提心吊膽。而且,由於戰亂和災荒,很多人流離失所,成為了流民。這些流民為了生存,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