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矛盾激化(第3/4 頁)
了。
那時,有人在私交甚篤的小圈子內提及老秦一家,稱他們因及早赴醫而倖免於難,言下之意,稍有遲疑,醫院便人滿為患。待到老秦呼吸受阻,情況危急,眾人皆嘆,若非早去,恐怕回天乏術。
然而,彼時之幸,在疫情反覆之下,卻顯得如此諷刺,正如古語所云:“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命運之輪,無人能擋。
當老秦一家染病的訊息在小區群內曝光,群內頓時沸騰,李家夫婦的遭遇彷彿昨日重現。有人強硬要求老秦一家即刻遷往賓館隔離,言辭間不乏“為你好”的冠冕堂皇:“賓館有專業隔離條件,醫護人員隨時待命,遠比家中安全!”此言一出,不禁讓人回想起對待李家的冷漠與推諉,似乎只要將問題轉嫁他人,自己便能安然無恙。
除卻強硬之聲,亦有溫情脈脈者,以老街坊之情相勸,希望老秦一家能體恤眾人。但其中不乏惡語相向,令人心寒。眾人態度之堅決,彷彿老秦一家不離,全樓皆將遭殃,與李家之事如出一轍,令人唏噓。
老秦夫婦,歷經風雨,面對此景,自有主張。老秦取出筆記本,神色堅定,無懼無畏,將那些言辭激烈、要求他們搬離的門戶一一記下,筆跡工整有力。隨後,他將記錄拍成照片,發至群內,語氣決絕:“任憑爾等謾罵,吾輩已置生死度外。若惹我不悅,大不了同歸於盡!”
對於剪電線威脅者,老秦更是毫不客氣:“膽敢剪我家電線者,你試試看!我家一旦斷電,爾等皆不得安寧!”此言一出,群內一片譁然。而對於簡訊攻擊、私信勸告者,老秦亦以憤怒回應,言辭間盡顯不屑:“爾等小輩,休要再擾!我闖蕩江湖時,爾等尚在襁褓之中!”
老秦並未止步於此,更錄影片一段,直指群中喧囂最甚者,甚至上門踹門示威:“誰再敢提及我家,我每日必至,欲試家門堅固者,儘管來戰!”
如此一番操作,群內頓時鴉雀無聲,無人再敢輕舉妄動。趙曉慧目睹此景,感慨萬分:“人還是要硬氣些。”然而,感慨之餘,亦不免為老秦夫婦感到傷感。
老秦家中,並無被排斥之傷感,亦無憤怒之情。他之所以反擊,只為求得片刻安寧。生死未卜之際,他心中更多的是茫然與不捨。妻子細心整理家務,記錄財產分配,錄製影片告知兒女,生怕遺漏任何細節。老秦看著妻子,試圖以笑慰藉,卻力不從心。他輕聲問道:“怕嗎?”妻子聞言,更是淚如雨下,哽咽道:“我怕的是,囡囡剛學會叫奶奶,我卻未能看她長大。真的捨不得。”
老秦亦紅了眼眶。是啊,死亡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份對親人的不捨。他們只想多陪兒孫一刻,再多一刻。
老秦的強硬反擊,讓整棟樓的居民暫時歸於平靜。群中再無排擠之聲,那些未曾染病者,更因老秦之事而心生畏懼,生怕得罪病癒者而遭到報復。
儘管如此,儘管這座樓宇重歸寧靜,外界的喧囂與不安卻未必同樣平息。人群彷彿逐漸分化為兩個陣營:健康者與患者。即便患者歷經治療,暫時脫離險境,專家與醫學界一再重申,菌絲的傳播途徑僅限於攜帶菌絲的霧霾,人際間的直接傳染機率微乎其微,佩戴口罩能大幅度降低至九成以上的傳染風險。然而,這樣的科學事實並未能徹底消除健康者對患者的深深恐懼,這份恐懼逐漸演化為排斥與敵意。
趙曉慧在網路上屢見此類報道:某些社群或村莊,居民對患者抱持敵對態度。有人向患者住所投擲雞蛋,有人貼上門封,更有甚者,將垃圾堆積於患者門前。更有甚者,一些蠻橫之徒集結,以暴力手段迫使居家隔離的患者離開,剝奪他們應有的生活空間。
政府雖始終如一地不斷髮出呼籲,以堅定且清晰的聲音要求民眾保持那最為寶貴的理性,讓他們能夠以一種客觀且恰當的視角去看待這令人擔憂的疾病,竭力避免那些毫無根據的盲目舉動以及過度激烈的行為反應。然而,當真實的情境呈現在眼前時,卻無奈地發現自身竟然嚴重缺乏切實有效的應對之策,彷彿陷入了一片無法掙脫的困境之中,似乎唯有成功研發出那能夠徹底治癒此疾的神奇藥物,方可打破這僵局。但需知,藥物的研發歷程從來都不是一件輕鬆簡單之事,它宛如一場漫長而艱辛的征程,充滿了未知與挑戰。
就在這樣艱難的時刻,那籠罩城市多日的霧霾竟在一夜之間悄然消散,彷彿是上天被人們的苦難所觸動,特意賜予的一份意外禮物。而此時,所有曾飽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們,儘管他們曾經做出過無數的努力與抗爭,最終卻還是未能逃脫那彷彿早已註定的命運枷鎖。這份深深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