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被困電梯(第3/4 頁)
明顯不足,周圍熱心的居民們紛紛挺身而出,表示願意施以援手。值得慶幸的是,此前社群未雨綢繆,提前儲備了數量可觀的發電機以及足夠的燃油,以備不時之需。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懂得如何操作這些裝置的專業工程師此刻並不在社群之內。於是大家只能焦急地等待著,一邊繼續做著其他力所能及的準備工作。
終於,在眾人望眼欲穿之際,那位工程師騎著一輛破舊的腳踏車姍姍來遲。他同樣是滿頭大汗,顯然一路上也是匆忙趕來。就這樣,前前後後折騰了將近半個小時,一切才算準備就緒。
在這緊張的半小時裡,社群內的人們可沒有乾坐著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他們迅速行動起來,分成小組逐個樓棟展開排查工作。
一些運氣較好的小組,剛走到某些樓棟時就發現正好有人在等電梯。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確認電梯裡有沒有被困人員,甚至連電梯停靠的具體樓層都能搞清楚。如果電梯恰好停在了較低的樓層,那麼這些勇敢而果斷的居民們會毫不猶豫地嘗試強行開啟電梯門,爭取第一時間把裡面的人解救出來。
與此同時,社群的微信群此時也大顯神威。有不少熱心腸的居民在自己所在樓棟的社群群裡@全體成員,呼籲大家齊心協力,每層樓都安排人手去敲一敲電梯門,試圖透過這種方式來進一步確定電梯裡是否有人,以及準確判斷出它究竟停在了哪一層。畢竟對於那些位於低樓層的情況,居民們還能夠相對容易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檢視和操作;然而,面對高聳入雲的高層樓層,即使是專業的救援人員要攀爬上去也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更別提普通的社群工作人員了。
當趙曉慧他們所在的這棟大樓終於成功發電並讓電梯恢復執行時,時間已然過去了整整一個小時!伴隨著“叮”的一聲輕響,電梯門緩緩開啟,然而,出現在眾人眼前的景象卻令人瞠目結舌。只見電梯裡的人們如驚弓之鳥一般,爭先恐後地向外狂奔而去,彷彿身後有什麼可怕的東西在追趕著他們。每個人都是大汗淋漓,渾身上下溼漉漉的,汗水不停地流淌著,彷彿剛剛從水裡撈出來似的。不僅如此,他們身上沒有一處地方是乾爽的,就連電梯內部的地面上,也佈滿了一灘灘的水漬。
那些還有些許力氣能夠行動的人,拼盡全力向電梯外跑去。可才跑出幾步遠,便如同洩了氣的皮球般,雙腿發軟,癱倒在地,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嘴巴張得大大的,像是擱淺在沙灘上瀕死的魚兒,艱難地呼吸著空氣。而那些身體狀況本就不佳、無法動彈的人,則早已昏倒在了電梯內,不省人事。見此情形,社群的工作人員們急忙衝進電梯,小心翼翼地將這些昏迷不醒的人一一抬了出來。
儘管早在剛開始停電的時候,社群方面就已經迅速撥打了急救電話,聯絡了救護車前來救援。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過去了這麼長的時間,那救命的救護車依舊遲遲未見蹤影。不過幸運的是,社群的工作人員們有著出色的應急處理能力和先見之明。在此之前,他們就已經提前做好了相應的準備工作,安排好了車輛以備不時之需。只是此刻,由於趙曉慧他們這棟樓的電梯門方才開啟,原本用於運送病人去醫院的車輛尚未返回。無奈之下,大家只好暫時先將那些暈倒的人安置在戶外空地上,並紛紛採取各種措施來幫助他們緩解不適。有的人拿著水桶,不斷地向周圍灑著清水,希望能透過水分蒸發帶來一絲涼意;有的人則手持扇子,拼命地給倒地的人們扇風,試圖降低他們的體溫。整個場面忙亂而又緊張,所有人的心都緊緊懸著,期盼著救護車能夠儘快趕到。
他們這邊暈倒的是個女人,四十來歲的樣子,她的兒子年紀不大,看起來像是不到二十的,神色慌張臉色慘白的跪在旁邊一邊喊媽一邊給扇風灑水,嘶啞的聲音都帶著哭腔,聽得一旁有人忍不住安慰道“別急,這還能喂得進去水就還有救,社群的車子很快就回來了,到時候送去醫院就沒事了”
這安慰的話似乎給那男生定了定心,雖然喂著他媽媽喝水的手還在發著抖,但明顯比他媽媽剛被抬出來的時候冷靜多了,有人也勸他喝一點,一樣被關了一個多小時,別這會兒急著媽媽,下一會兒自己就倒了。
差不多等了三四分鐘,車子就回來了,火都沒息,眾人趕忙著幫那男生將他媽媽抬上了車。
結果車子剛走沒兩分鐘,一聲驚呼,又有人倒了,眾人一看,是個上了年紀的老人,也是從電梯裡剛出來,剛才還有人說,這老大爺身體挺硬朗的,被關了一個多小時,年輕人都熬不住了,他還沒事,結果這話的熱度都沒過去,人就倒了。
人一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