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2(第2/3 頁)
瞄向那條巨蛇,只見:
昂首驚飆起,掣目電光生。
動盪則折峽倒岡,呼吸則吹雲吐霧。
鱗甲亂分千片玉,尾梢斜卷一堆銀。
那條大蛇迅速盤繞在他身邊,眼睛閃出金光,張開大口,吐出毒氣,直噴洪太尉的面部。
洪太尉的三魂七魄幾乎被嚇飛,感到全身麻木,心跳如鼓,幾乎失去意識。
大蛇看了他一眼後,忽然掉頭向山下而去,迅速便消失不見了。
洪太尉這才勉強爬起,慚愧地自責:
“真是愚笨,差點就死在這山中了。”
他又看了看自己,發現全身冷汗淋漓,心中又氣又怕,對那道士們心生怨氣,覺得他們在戲弄自己。
他整理好香爐,重新背起丹詔,準備繼續上山尋找天師。
然而,剛邁開步伐,他突然聽見從松樹後傳來隱約的笛聲,笛聲越來越近。
太尉定睛一看,竟是一名道童,騎在黃牛背上,吹著鐵笛,走出山凹。
太尉注視著這個道童,心中充滿疑惑。
那道童頭髮梳成兩枚丫髻,穿著一件青色衣服,腰間用草繩編了個結,腳穿芒鞋麻間隔。
眼睛明亮,牙齒潔白,整個人看起來清新脫俗,毫不沾染塵世的汙濁。
面容如綠鬢朱顏,神情清秀,一派不染塵埃的氣質,完全沒有世俗的樣貌。
這讓人不禁想起呂洞賓在他的牧童詩中所寫的: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只見那道童笑盈盈地騎在黃牛背上,橫吹著鐵笛,悠然自得地走過山來。
洪太尉見狀,便叫道童:
“你從哪裡來?”
“認識我嗎?”
道童不理會,只是繼續吹笛。
太尉再次問了幾遍,道童終於停下吹笛,哈哈大笑地指著洪太尉說道:
“你來這裡,難道是想見天師嗎?”
太尉大吃一驚,連忙問:
“你是牧童,怎麼知道這些?”
道童笑著回答:
“我早在草菴中侍奉天師,聽天師說:‘朝中仁宗天子差派洪太尉,捧著丹詔和御香,來到山中,召我前往東京,舉行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祈禱天下瘟疫消除。我現在乘鶴駕雲要走了。’看來他已經離開了,不在庵中。”
“你不必再上山,山裡毒蟲猛獸多,恐怕會傷害你性命。”
太尉急忙問:
“你確定不是在說謊?”
道童只是笑了笑,沒再回答,又吹著笛子,轉過山坡消失在了遠處。
太尉心裡想著:
“這個小道童怎麼會知道這些事情?”
“一定是天師吩咐了他,看來天師已經決定了。”
於是他想著不再繼續上山了,畢竟剛才的驚恐差點讓他喪命,還是下山算了。
於是,太尉提著香爐,再次走下山來。
眾道士迎接他,帶著他來到方丈處坐下。
真人問他:
“你見到天師了嗎?”
太尉嘆了口氣,說道:
“我是朝廷命官,怎麼能讓我走這樣艱險的山路,吃這麼大的苦,還差點讓我喪命!”
“剛才在半山時,一隻大蟲突然跳了出來,嚇得我魂飛魄散。”
“再走一會,又在山間的竹藤裡遇到了一條大蛇,差點被它擋住去路。”
“如果不是我命大,恐怕早就沒命了。”
“全是你們這些道士在捉弄我!”
真人聽後說道:
“我們怎麼敢輕慢大人呢?”
“其實這是祖師在考驗太尉的心性。”
“本山雖有蛇虎,但它們並不會傷害人。”
太尉繼續說道:
“我正走得艱難,想著要再上山去。”
“只見松樹旁邊轉出一個道童,騎著一頭黃牛,吹著鐵笛,正從山裡走來。”
“我問他:’你從哪裡來,可認得我?’”
“道童回答:’我早就知道了你是朝廷派來請天師出山的洪太尉。’”
“‘天師早晨騎鶴已飛往東京。’”
“我聽了大吃一驚,自己也因此就下山回來了。”
真人解釋:
“太尉錯過了,這個道童其實就是天師本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