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無為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2(第1/2 頁)
宋江問道:
“侯兄怎麼知道這些事?”
侯健答道:
“小人自幼喜歡習練槍棒,多得薛師父指點,因此不敢忘恩。”
“近日黃通判特意叫小人去無為軍他家做衣服,因出來吃飯,遇見師父,提起仁兄大名,說起這件事。”
“小人想結識仁兄,特來報知詳情。”
“這黃文炳有個親哥哥,名叫黃文燁,與黃文炳是一母所生的兄弟。”
“黃文燁平生只做善事,修橋補路,塑佛齋僧,扶危濟困,救濟貧苦,無為軍城裡的人都叫他‘黃佛子’。”
“而黃文炳雖是罷閒的通判,卻一心害人。”
“比他強的人,他嫉妒;不如他的人,他陷害。”
“只做壞事,無為軍的人都叫他‘黃蜂刺’。”
“他們兄弟倆分開住,但同住一條巷子,靠北門裡就是他家。”
“黃文炳住在靠近城牆的地方,黃文燁則靠近大街。”
“小人在他家做活時,聽到黃通判回家來說:‘這件事,蔡九知府已被瞞過了,卻是我點撥他,教知府先斬了宋江再奏報朝廷。’”
“黃文燁聽到後,只在背後罵他,說:‘又做這種短命的事!‘”
“’與你無關,何必害他?‘”
“’若天理昭彰,報應就在眼前,豈不是反招禍患。’”
“這兩日聽說法場被劫,黃文炳十分驚慌。”
“昨夜他去江州探望蔡九知府,與他商議對策,至今未回。”
宋江問道:
“黃文炳家離他哥哥家有多遠?”
侯健答道:
“原本是一家,如今只隔著一個菜園。”
宋江又問:
“黃文炳家有多少人口?”
“有幾房人?”
侯健答道:
“男女老少共有四十五口。”
宋江道:
“天意讓我報仇,特地送來這個人。”
“儘管如此,還得靠眾弟兄們齊心協力。”
眾人齊聲應道:
“我們願以死相隨!”
“正要剷除這等奸惡之人,為哥哥報仇雪恨,定當竭盡全力!”
宋江又道:
“我們只恨黃文炳那賊一人,與無為軍百姓無關。”
“他哥哥既然仁德,也不可害他。”
“別讓天下人罵我們不仁。眾弟兄去時,不可傷害百姓分毫。”
“這次行動,我有一計,望大家相助。”
眾頭領齊聲道:
“專聽哥哥指教。”
宋江道:
“麻煩穆太公準備八九十個叉袋,還要百十束蘆柴,用五隻大船、兩隻小船。”
“請張順、李俊駕兩隻小船,在江面上行動。”
“五隻大船上,用張橫、三阮、童威和熟悉水性的人護船。”
“此計方可施行。”
穆弘道:
“這裡的蘆葦、油柴、布袋都有,我莊上的人都會使船。”
“請哥哥放心行事。”
宋江道:
“再請侯家兄弟帶著薛永和白勝,先去無為軍城裡藏好。”
“明日三更二點為準,只聽門外放起帶鈴的鵓鴿,便讓白勝上城策應。”
“先插一條白絹號帶,靠近黃文炳家,便是上城的地方。”
“再讓石勇、杜遷扮作乞丐,去城門邊埋伏,只看火起為號,便下手殺守門軍士。”
“李俊、張順只在江面上巡邏,等候策應。”
宋江分撥完畢,薛永、白勝、侯健先行出發。
隨後,石勇、杜遷扮作乞丐,身上藏著短刀暗器,也去了。
這邊一面準備沙土布袋和蘆葦油柴,裝船待發。
眾好漢各自準備妥當,身上都帶了器械,船艙裡埋伏著軍漢。
眾頭領分撥下船:
晁蓋、宋江、花榮在童威船上,燕順、王矮虎、鄭天壽在張橫船上,戴宗、劉唐、黃信在阮小二船上,呂方、郭盛、李立在阮小五船上,穆弘、穆春、李逵在阮小七船上。
只留下朱貴、宋萬在穆太公莊,打探江州城裡的訊息。
先派童猛駕一隻打漁快船,前去探路。
小嘍囉和軍健都埋伏在船艙裡,莊客水手撐船,當夜悄悄向無為軍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