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造紙業拋來橄欖枝,新機遇再臨眼前(第1/2 頁)
楊啟握著信箋,指尖微微用力,信紙發出細微的簌簌聲。
造紙業的橄欖枝來得比他預想的更快,也更讓他興奮。
他彷彿看到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印刷術與造紙術的完美結合,將徹底改變這個時代的資訊傳播方式。
他快步走出印刷工坊,步伐輕快得像要飛起來,嘴角噙著抑制不住的笑意。
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為他鍍上一層金色的光輝,路旁的花草似乎也感受到了他的喜悅,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郭婉跟在他身後,看著他充滿活力的背影,嘴角也不禁上揚。
她知道,他又要開始新的創造了。
印刷工坊的工匠們目送著楊啟遠去,紛紛議論著造紙業的來意,空氣中瀰漫著期待和興奮。
造紙工坊坐落在城西,與印刷工坊隔了一條蜿蜒的河流。
楊啟抵達時,工坊門口已經聚集了不少人,他們大多是造紙工匠,臉上帶著好奇和審視的目光。
一位年長的工匠站了出來,他身材魁梧,濃眉緊鎖,手中握著一卷泛黃的紙張。
他便是造紙工坊的孫師傅,在造紙業德高望重。
“楊公子,久仰大名。”孫師傅的聲音低沉而有力,語氣中卻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牴觸,“聽聞您發明了一種神奇的印刷機器,不知能否讓我們一睹為快?”
楊啟拱手行禮,臉上依舊帶著自信的笑容,“自然可以,孫師傅,相信這臺機器也會給造紙業帶來新的契機。”
孫師傅身後的工匠們竊竊私語起來,他們大多對新技術感到好奇,但也擔心它會衝擊現有的造紙工藝。
他們表情嚴肅,目光中帶著審視和懷疑。
“楊公子,”孫師傅頓了頓,語氣變得更加嚴肅,“我們聽聞這機器需要特殊的紙張才能運作,不知這紙張的規格和成本如何?”
楊啟感覺到了氣氛的變化,孫師傅的問題並非簡單的詢問,而是帶著一絲試探和挑戰。
他深吸一口氣內心的壓力開始增加,但他臉上依舊保持著鎮定,緩緩開口……
“孫師傅,關於紙張的規格嘛……”楊啟頓了頓,環視一週,將眾工匠質疑的神色盡收眼底,“諸位似乎對這電動印刷機存在一些誤解。” 他眉頭緊皺,無奈地嘆了口氣。
空氣中瀰漫著紙張和油墨的氣味,混合著工匠們身上淡淡的汗味,讓原本就不寬敞的工坊顯得更加壓抑。
“這機器並非需要特殊的紙張,”楊啟的聲音在工坊裡迴盪,“而是對紙張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平整度、厚度以及纖維的均勻程度。”
他從帶來的包袱裡取出一疊樣紙,在眾人面前展開,“諸位請看,這種紙張表面光滑,厚度適中,纖維分佈均勻,正是電動印刷機所需的理想用紙。”
紙張發出輕微的窸窣聲,像一首舒緩的樂曲,試圖撫平眾人心中的疑慮。
孫師傅接過樣紙,仔細端詳,粗糙的指腹摩挲著光滑的紙面,眉頭依然緊鎖。
其他工匠也紛紛圍攏過來,低聲議論著。
楊啟能感受到他們目光中的審視和懷疑,像針芒一樣刺痛著他。
工坊裡的氣氛凝重,彷彿一根繃緊的弦,隨時可能斷裂。
“這種紙張,成本幾何?”孫師傅的聲音打破了沉默,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挑戰。
楊啟深吸一口氣“成本的確會略高於普通的紙張,”他坦然承認,語氣卻充滿了自信,“但產量也會大幅提升。電動印刷機效率極高,配合優質的紙張,可以日產萬冊書籍,遠超人工抄寫。”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而書籍的增多,必然會帶動紙張的需求,最終形成良性迴圈,造紙業的利潤也會隨之水漲船高。”
他侃侃而談,從成本分析到市場前景,從技術革新到社會效益,將電動印刷機與造紙業的協同發展前景描繪得淋漓盡致。
他的聲音充滿激情,像一團燃燒的火焰,點燃了工坊裡希望的火種。
一些年輕的工匠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們被楊啟的描繪所吸引,彷彿看到了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
孫師傅手中的樣紙被他捏得微微變形,他沉默了片刻,緩緩開口:“楊公子所言,的確令人心動,只是……”他抬頭看向楊啟,“這油墨,與我們的紙張,似乎有些不相容啊。” 他將樣紙遞到楊啟面前,“你看,這墨跡暈染開來,字跡模糊不清。”
楊啟接過樣紙,仔細觀察,眉頭微微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