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3/3 頁)
幾次保險,他都沒有主動表示馬上投保。曉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告訴他,如果不買保險,發生了風險,影響最大的就是身邊親近的人。這句話還是讓二弟動容的,他當即同意,就投保了一份重疾險和一份百萬住院醫療險。
過了幾個月,曉珊想要二弟把兩個孩子的保單給投保了。他也答應了。但是遲遲沒有發來孩子們的證件資料。她很疑惑, 是講的不夠清楚嗎?還是有什麼顧慮?
這天晚上她又給二弟打電話過去,是二弟媳接的電話。這個二弟媳又和她各種訴苦,每次聽到她那種嗲嗲的嬌滴滴的聲音和話裡有話的話語,曉珊心裡就有些不舒服。但她還是禮貌地應對。她心裡大概明白了,可能是弟媳不同意買吧。之後她也不再和他們提起孩子保險的事情了。
三弟一貫比較老實巴交,大專畢業後在深圳一家國企的物業管理公司上班,工作穩定,但工資不算高,每個月稅前八千左右。還沒有女友,30歲左右了。
現在曉珊在做保險了,和他提了一嘴給自己買份重疾險和醫療險,他現在雖然還沒有自己的家庭,但是父母培養他到大學,如果萬一在賺錢的時期出現健康問題,就會給本來不富裕的家庭負擔。三弟果斷地就買了份重疾險和醫療險。
這個二弟讓曉珊和她三弟都很失望。有一年春節他們回家,發現家裡的摩托車已經很破舊了,他們從縣城回家如果沒有電動單車或者摩托車回村裡很不方便。雖然有一趟公交車可以到村裡,卻要等很久。不然就要花十塊錢坐摩的回去。
三弟就提出來說,要不買一臺新的摩托,他們三姐弟分攤一下費用,把家裡那臺報廢吧。這樣他們回去誰都可以開,方便。曉珊沒有意見,但是舉手贊成。而二弟和二弟媳說他們很少回去,縣裡有房子,他們不付錢。曉珊和三弟沒有說什麼。
不久,三弟就買回來一臺新的摩托。清明節的時候,幾姐弟都回來拜喪。當時王曉珊和老公是開老公姐姐的車回來的,他們還算方便。這時,下了好幾天的毛毛雨的村子裡都是泥濘的路。他們幾個人都到家很久了,二弟他們還沒回到。
這時,母親接到王曉珊二弟的電話說他們在縣裡等了快一個小時公交,都還沒有車,又打不到計程車,能不能讓姐姐或者三弟去接他們?三弟一臉不情願,和母親說他們當初不願意湊錢一起修房子,也不願意分攤買摩托的錢,又不是他司機,沒有必要理他。
當時王曉珊在給孩子換衣服,就說沒有空。三弟就只能去接他們。等他們回到家,姐姐和三弟都對他們比較冷漠。他們看到姐姐一家還是開車寶馬七系回來的。二弟媳就過來和姐姐姐夫套近乎。曉珊沒好氣,不想搭理她。
二弟媳就在那裡和她訴苦說,曉珊她二弟雖然現在成了教研骨幹,被學校重視,任職副校長,但是壓力很大,她現在懷著二胎,卻很擔心他。他們已經換了新的房子,但是每個月房貸和車貸壓力很大。他們一到還款日就擔心還不上。為了增加收入,他們的房子都收拾了一間畫室出來,給曉珊二弟做培訓室,他還每天要下班後回來給別人上課。
曉珊說:“那挺好啊,學以致用,還可以減輕你們的家庭負擔。我們現在也經濟壓力很大呀,剛剛生了三胎,老大又要上初中了,經常要上各種培訓班,舞蹈課還是她的特長。我們是節衣縮食在供她。不像你們雙職工,收入穩定,又是領導,還是市裡引進的人才阿。我還只是個做保險業務的業務員。”
二弟媳吃了軟釘子,又來和三弟說話,三弟就不想搭理她,轉身出去廚房幫父母做飯去了。吃飯的時候,二弟和二弟媳都很尷尬,二弟擠出了幾句話說,今天多虧了三弟去接他們,這個摩托車多少錢,他們也分攤一點。
曉珊和三弟都忍住笑,在那裡低頭吃飯。母親就和他們說,是他三弟買回來的,現在他們有時候也會開去集市。你問下三弟多少錢?
三弟就直接把 買車的發票給他們看,二弟乖乖地微信轉賬過來。之後三弟把之前姐姐墊的差額轉回給了她。看來人教人教不會,還要事教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