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釀酒之法(第1/4 頁)
馮雁仔細看著釀酒的每個程式,青衫老者喊了兩次吃麵也沒顧上。老者的兒子年紀大約四十歲左右,是位精幹的樸實漢子,一邊帶著馮雁參觀一邊講解著。
“釀酒呢,首先要蒸煮糧食,經過蒸煮後的糧食,有利於發酵,然後將半熟的糧食出鍋後鋪撒在地面上,然後拌入酒麴,晾曬糧食的地面額們叫晾堂。”
“白大哥,你們用的糧食主要是什麼?”馮雁饒有興趣的問者。
“有高粱、大米、豌豆、小麥、大麥、蕎麥,甚至紅薯都可用來作為釀酒的材料。不過,先人們總結下來,還是高粱最好。”
“郭二,聽見沒,我剛才說的古人就是白大哥說的先人,就是祖輩總結的經驗。”馮雁乘機對郭飛解釋剛才的口誤。
“哦,白大哥,我們老家地裡長水稻,能釀酒嗎?”郭飛傻傻的問道。
“小兄弟,說笑咧,水稻長熟不就是大米麼?剛才額說大米、小麥都能釀酒,嘿嘿。”白大哥好笑道。
“郭二,你往後站一點,別礙事。”馮雁嫌棄的把郭飛往後拉了拉。
“晾曬的時候還要勤攪拌著,配料讓他發酵。過個三五日再放入酒窖繼續發酵。”
“白大哥,配料是什麼?”馮雁孜孜不倦問著。
“就是酒麴麼!”
“酒麴?怎麼做的?老梁,那碗麵吃完沒有?趕緊過來聽聽。”馮雁喊道。
“來了,掌櫃的,我們剛才都問過了。”老梁快速跑來笑道。
“哦,哈哈,再聽一次麼。”馮雁臉紅。
“就是將高梁、豌豆做成曲塊,在曲房裡自然發酵。發酵過程中控制好發酵的溫度,曲房的師傅一整天都要呆在曲房,要根據天氣的變化開關門窗,保持溫度一樣,每兩天還要翻一次。”白大哥解釋著。
“哦,曲房的師傅蠻辛苦啊。”馮雁嘆道。
“湊合吧,額們就是吃這碗飯跌麼!”白大哥笑了笑。
“曲塊發酵好後就放在外面三到六個月,曲塊穩定了就能配在半熟的糧食裡攪拌起來。過個三五日再放入酒窖繼續發酵。”
“酒窖在哪裡?”馮雁問著。
“哦,額帶你看看。”白大哥招了招手帶著幾人走到了晾堂旁邊的一個地窖。幾人走下去頓時感覺一陣悶熱和濃郁的糟香味傳來。下了地窖馮雁感覺像進了陷在地裡的巨大酒缸似的。據白大哥說酒窖內壁和底部都是用純淨的黃泥土塗抹,窖泥厚度半尺到一尺不等。
“你們看,就在這裡發酵跌。”其實這個過程馮雁明白,發酵過程就是將上一階段生成的糖發酵轉化成酒精的過程。
“小兄弟,你看,酒窖裡再次發酵後用蒸鍋蒸熟過濾後就是酒水了。”
“看上去也不過如此麼。”郭飛自作聰明道。
“這位小兄弟,可不敢這麼說,這釀酒可是馬虎不得,不然那些糧食就白糟踐了。這釀酒講究: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時,高粱必得其真,陶具必得其潔,缸必得其溼,火必得其緩。穩,準,細,淨很簡單四個字,但夠你學一輩子咧。”白大哥搖頭笑道。
“這麼複雜啊?”郭飛吐了吐舌頭縮頭道。
“傻了吧?謙虛著點。白大哥,再次發酵一般要多長時間?”馮雁調笑完又問白大哥。
“大概三十日就行咧。”
“白大哥,你的意思是說,三十日發酵完蒸熟過濾後就是酒了?難道沒有蒸餾啥的?”馮雁好奇道。
“蒸餾?是甚意思?”
此時聽到這個問話馮雁真想振臂高聲吶喊一句:
你如果二茬繼續發酵蒸煮,然後再過冷水蒸餾,高度的汾酒就能誕生啦!
捂住快速跳動的心臟,馮雁硬生生把這句話憋了回去。奶奶的,智慧財產權要保護好啊!
一臉興奮的出了酒窖,狼吞虎嚥把一碗麵吃完,“好吃,好吃啊!”馮雁摸著肚皮快活地嚷道。
“小兄弟,再來一碗吧,還多著咧!”老者笑著說道。
“哦,不用了,老人家,這碗跟面盆都差不多大了,實在吃不動了,真過癮啊!”馮雁由衷感謝道。
“我能再來半碗嗎?”郭飛怯生生道。
“行嘍,還多著咧。老婆家,再下一碗!”青衫老者朝老伴喊道。馮雁此時投去了無奈的眼光:郭二傻子與常二桿子呆在一起,簡直就是雙料飯桶!
吃完飯,馮雁幾人與白家老少聊起天來。
“小兄弟,這釀酒過程中,溫度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