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關於簪子的典故(第2/2 頁)
啊。”
老嫗也不生氣道:“公子說笑了,老身可沒那把子力氣去做搶人的買賣。”
庒楚扁嘴道:“你這比搶人,還強盜,能便宜點不。”
老嫗道:“公子,老身賣的東西從來不減價,而且,你在女子面前這麼小氣可不行。”
秋秋見老嫗如此說,也沒講話,只是笑了笑。
庒楚白了她一眼,“行行行,又沒說不買,給你總行了吧。”掏出了五十兩遞給老嫗。
,!
給秋秋買了簪子之後,庒楚帶著秋秋又到了下一處地方。
小船泛舟,淮河兩岸酒樓、茶館相斥而立,站在淮河河畔交集處,就能觀的十里長街風貌。
站在橋頭,庒楚看著眼前美景,輕聲道:“秋兒,我來為你綰簪如何。”
秋秋笑了笑,“好。”
庒楚把她頭髮上隨意插著的簪子取了下來,然後整理好她的髮絲,將頭髮綰起,別入檀木箜篌簪。
“玉人鬢上簪,寸寸相思意。”庒楚凝視眼前人兒,不禁念道。
秋秋回過頭,驚喜道:“楚朗,你會作詩?”
庒楚搖頭道:“我那會做什麼詩啊。”他哪會作詩,只是剽竊詩詞罷了。
“那你這句,“玉人鬢上簪,寸寸相思意。”是如何念出來的?”
庒楚如實道:“這只是別人作的詩詞,我只不過念出來罷了。”
秋秋問道:“那我怎麼沒聽過這首詩。”
聽了此言,庒楚理所當然道:“那麼多的千古大家,那麼多,流傳下來的詩詞,你沒聽過的詩詞還多著哩。”一人一生又能學得多少東西,華夏可是有五千年曆史。
秋秋撅著嘴,不滿道:“是嘛。”顯然對庒楚說的這句話極不認同。
庒楚又道:“你要不信,我在唸一首。”
秋秋博學多才,竟被庒楚這麼說,嘟著嘴,氣道:“那你念,我就不信我還沒聽過。”
“含嬌含笑,宿翠殘紅窈窕,鬢如蟬。寒玉簪秋水,輕紗卷碧煙。”
庒楚打趣道:“怎麼樣?可有聽過?”
秋秋皺眉道:“確實沒聽過,這首詩詞結構嚴謹,意境悠遠,文筆精煉,絕對是出自詩詞大家的手筆。”但是大周的大多詩詞她也有所涉獵,為何她沒聽過,這麼好的詞。
秋秋還是不確通道:“你確定不是你作的?”
庒楚解釋道:“當然,我可沒這才氣,這首詩詞是溫庭筠所做。”
“溫庭筠,這人是誰,能做出如此絕佳的詩詞之人,為何我沒聽過。”
沒聽過?溫庭筠可是與李商隱齊名,在唐朝之時兩人並稱“溫李”,名氣才氣可見非凡。
庒楚看向她,又道:“那李商隱,李白,杜甫,白居易呢?”
雖然這些人所處的朝代不同,但每一人都是流傳千古的詩詞大家,她總歸聽說過一個吧。
“你說的這些人,我一人也不認識。”她可是被江州文人才子稱為才女,她只知文學院四大家李史、杜銘、白客、溫既,還有江州名家賽老。
而庒楚說的這些人,她聞所未聞。
再看庒楚表情,好似沒聽過這些人,顯得她孤陋寡聞似的,秋秋頓時不高興了。
看到秋秋不高興的臉色,識趣的沒繼續這個話題。
庒楚討好道:“好啦,我們去下一個地方。”
“哼,不理你了。”
……
:()我的主子太兇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