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1(第1/2 頁)
偈曰:
法本由心而生,也由心而滅。
生滅的本源究竟是誰?
請君自己分辨清楚。
既然一切都是自心所為,又何必依賴他人的言說?
只需下苦功夫,就能從鐵中榨出血來。
用柔軟的繩索穿過鼻孔,將虛空拉成一個結,把它牢牢拴在無為之樹上,不讓它任意妄動。
切莫將賊誤認作自己的兒子,應將心與法一併遺忘。
不要讓它欺騙我,先用一拳徹底擊破它。
顯現的“心”本無心,顯現的“法”也歸於止息。
當人我與法都不復見時,廣闊碧空如同明鏡,秋月般的圓滿光輝照徹,彼此再無分別。
這一篇偈語,是玄奘法師徹悟《多心經》的妙理,開啟了心門。
他時時持誦,心中常存,一點靈光自然而然顯現。
話說他率領三眾弟子,在旅途中忍受風餐露宿,披星戴月跋涉,轉眼間已來到夏季炎熱的時節。
只見那:
花盡蝶無情敘,樹高蟬有聲喧。
野蠶成繭火榴妍,沼內新荷出現。
花落盡,蝶兒不再流連;樹木高聳,蟬鳴聲聲喧鬧。
野外的蠶已經織繭成絲,火紅的石榴花開得豔麗;
池塘中,翠綠的新荷悄然綻放。
那一天正在行路之時,忽然天色已晚,又見山路旁邊有一戶人家。
三藏說道:
“悟空,你看那夕陽西下像是藏起了火鏡,月亮從東海升起好似現出冰輪。”
“幸虧路旁有一戶人家,我們暫且借宿一晚,明天再趕路吧。”
八戒說道:
“師父說得對,我這老豬也餓得慌了,不如到人家化些齋飯吃,好有力氣挑行李。”
悟空笑罵道:
“你這個戀家鬼!”
“離家才幾日,就開始抱怨了!”
八戒不服氣地說道:
“哥哥,你倒是喝風屙煙,不吃不喝也無妨,可我這幾日跟著師父,一直忍著半肚子的飢餓,你懂什麼!”
三藏聽後說道:
“悟能,如果你心中還念著家,就不是個真正出家修行的人,不如就此回去吧。”
八戒慌忙跪下連聲辯解道:
“師父啊,您別聽師兄胡說八道!”
“他是故意毀我名聲。”
“我從未抱怨什麼,不過是肚子餓了,才想著找個地方化些齋飯,他卻說我是戀家鬼。”
“師父,我雖是個直腸子的愚鈍之人,卻發了菩薩的戒誓,也承蒙師父垂憐,才願意追隨您一路西行,絕無退悔之心。”
“這叫‘恨苦修行’,怎能說我不配出家!”
三藏聽了,點頭道:
“既然如此,那就起來吧。”
八戒這才起身,一邊挑著行李,一邊嘴裡嘟嘟囔囔,心裡卻已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跟隨師父前往西天。
他們一路前行,終於來到路旁人家的門前。
三藏下馬,悟空接過馬韁,八戒放下行李,眾人都站在樹蔭下稍作歇息。
三藏拄著九環錫杖,整理了一下藤製的斗篷,率先走到門前,見一位老者正斜倚竹床,口中低聲唸佛。
三藏不敢貿然打擾,便輕聲說道:
“施主,打擾了。”
那老者聽見後,立刻坐起身,忙著整理衣襟,出門還禮道:
“長老,失迎了。”
“您是從哪裡來的?”
“今日到我這寒舍,又有何事?”
三藏答道:
“貧僧乃東土大唐之人,奉皇命前往雷音寺拜佛求經。”
“今日途經貴地,因天色已晚,想在貴府借宿一晚,萬望施主行個方便。”
哪知那老者卻連連搖頭擺手道:
“不可,不可!西天的經難取啊。”
“若真要取經,還是往東邊去吧!”
三藏聽了,愣住不語,心中暗自思忖:
“菩薩明明指引我們向西而去,這老者為何要我往東?”
“東邊哪有什麼經書?”
想到此處,三藏一時不好開口,沉吟不語。
悟空生性剛烈,見師父吃癟,忍不住上前高聲說道:
“喂,老頭兒!”
“你年紀一大把,怎麼連這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