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共度時艱(第2/3 頁)
馳援軍隊,不可能不裝備火器。
劉曄、黃承彥、黃月英領頭的大漢科研團隊,一直在改變,和研發新的軍械。
就拿重甲來說,強度增加,重量下降,很快便能大規模推廣至所有重騎兵。
節省成本的同時,不耽誤重騎兵的戰鬥力,甚至還在某些方面有所加強。
“是啊!”
“守住西域,和殲滅來犯之敵,是不一樣的效果。”
“倘若僅僅是擊退敵軍,守住西域,恐怕到時候,難以向百姓交待。”戲志才附和道。
掌兵者,不可心軟。
郭嘉和戲志才皆是兵法大成者,絕非心慈手軟之輩。
若是以前在幽州的時候,他們不會操心這些事情,刺史是盧植,是劉備,民生問題,百姓疾苦,是刺史該關心的事情。
他們只需要出謀劃策,將幽州對敵戰爭的利益最大化,戰果最大化。
然而,此刻不行了。
他們已經到了軍政處一段時間,那堆積如山的奏本,讓他們更多更好地瞭解到了百姓生活。
再者,以他們的智慧,絕對能夠看得出來,奏本之上,假話居多,美化居多,真實的百姓生活,比之美化後的,要相差許多。
聽完戲志才的話,荀攸微微點頭,贊同他的說法,補充道:“戰事一起,苦的就是百姓。
如果百姓的苦,能夠換來巨大的戰果,殲滅敵軍,或者反攻倒算,那麼他們就會欣喜鼓舞,認為自己吃的苦值了。
倘若只是守住西域,放跑了入侵者,沒有反攻清算,即便百姓在聽到訊息的第一時間會覺得興奮。
但時間一久,等他們反應過來,就會發現不值得,就會想要討回一個公道,甚至為了心中的公道,而選擇以個人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並不是一個好結果。
積攢起來的怨恨,若是無處宣洩,就會傷到自身。”
“黃漢升帶兵出征,還有一月之期,一月之內,我們要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來,要一戰定西域,徹底解決西域問題!”
開玩笑時,荀彧是被人質問的‘壞人’,談及大事的時候,他就是最德高望重的首輔大臣。
就算是一向沒有正形的郭嘉,也神色鄭重,沒有絲毫懈怠。
話音落下,郭嘉、戲志才和荀攸同時點頭回應:“願為大漢獻策,盡己身綿薄之力!”
四人結伴進入軍政處,商討西域作戰計劃。
……
就在四位軍政大臣,為了找到一個徹底解決西域問題的作戰方案,而沒日沒夜,不眠不休的時候。
天子的詔書,也傳遍了天下。
原本,劉辯只是讓荀攸將他的手書,復刻下來張貼出去。
四人一番合計之後,決定擴大宣傳。
既然打算調動民眾情緒,激勵民眾積極參與徵兵,前往西域作戰,那麼就把西域面臨的危機,以及西域之戰的影響,拔高到一個新的高度,讓每一個大漢百姓都意識到,西域之戰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此戰關乎每個人的生活,如此一來,兵源和士氣問題,都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
荀攸主管的兵部,將天子的手書,以及西域的戰事,加以文字渲染,誇大貴霜和安息聯軍的強勢,描繪大漢將士在西域的堅守待援,以邸報的形式分發至各地駐軍。
荀彧主管的吏部,則是在兵部邸報的基礎上,稍作修改,更符合普通百姓理解後,下發至全國各地官府,張貼出去,由當地官員每日宣讀,向百姓傳達西域的訊息。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帝國上下一條心,在籌備軍糧的時候,受到阻力會極大的減少。
同時,能夠剔除一部分膽小怕事,想要到軍中混日子,吃軍餉,鍍金邊的人,能夠加入到援兵序列的,都是瞭解到西域艱苦,和戰事艱難後,依舊選擇出征的勇武之士。
依此徵集到計程車兵,一定是最精銳計程車卒,他們有著統一的目標,和不屈敢戰的意志。
民間新入伍計程車兵,還能夠在老兵的幫助下,快速形成戰鬥力。
不出意外的話,這一支援軍,將成為大漢戰鬥意志最為堅強的軍隊,直接站立在大漢各軍團的第一梯隊。
問題是一連串的,解決了軍隊和糧草問題,作戰計劃的制定,還是要全力以赴。
熬了幾個日夜,對著西域地圖,一個個頂著雙發黑發腫的眼圈,荀彧面前擺著三份作戰計劃,分別來自荀攸、郭嘉、戲志才,三分作戰計劃的內容基本相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