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滄海郡,蓬萊山(第2/5 頁)
所以,豐來之前,就上書陛下,請設郡縣,獲得了准許。
到時,郡守和縣令諸官員,皆由朝廷或者天子親自委任,自雒陽選派官員至此。”
“既要設定郡縣,便要改個名字,田大人可有合適的?”法正問道。
田豐對上法正問詢的目光,微微頷首,道:“有一個,名為滄海郡,如何?”。
許是走的有些累了,法正轉身走到隊伍裡,熟練地騎上一匹馬,讚歎道:“此名甚好!”
望山跑死馬!
看著漢軍營寨就在不遠處,就在山腳下,可若是兩條腿走路,怕是天黑也走不到。
軍中條件簡陋,法正仍舊特意田豐準備了一輛馬車。
是軍中運糧的車,在後面裝上了護板,又加高了兩側的護板,並在上面擺放了一個木凳,固定在車體上,便是載人的馬車了。
駕車計程車兵,將馬車牽到了田豐面前。
“不用馬車,騎馬快些。”
田豐繞過馬車,走到一匹戰馬前,身手麻利地跳了上去,追上法正,道:“此處名為滄海郡,滄海郡與三韓之間的海,也可名為滄海。”
看到田豐沒有上馬車,而是騎著馬,法正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片刻,忽然放聲大笑:“哈哈哈,田大人你說錯了一點。”
田豐眼中升起一團疑雲,仔細回憶著剛才的話,忽地,雙眸亮起,道:“你是說,三韓之地?”
他在兵部做事,是知道一些內幕的。
只是,法正原本是益州臣子,投誠朝廷後,直接調到了水師,出征倭國。
怎麼可能知道三韓之地的有關討論?
法正看出田豐心中的疑惑,也不藏著掖著,以後雙方還有共事許久,一直猜忌試探,倒不如直來直去,亮明底細:“三韓之地,很快就要重回大漢懷抱,田大人是在疑惑我是如何知曉的?
田大人,不妨想一想,大漢出兵倭國的理由,是反擊,是征討!
倭國的兵鋒停在了大漢邊境,並沒有進入漢土半步,水師依舊以反擊的名義出征,不是承認三韓乃大漢領土。
非但如此,三韓昔日確實是大漢的領土,不過是因為大漢有所衰弱,被一些不懷好意之人侵佔去了,這並不代表漢人會忘記,曾經的故土。”
田豐眼中的疑雲完全散開,取而代之的是,呼之欲出的震驚:“田豐受教,此事讓在下明白,孝直為何能夠平步青雲直升水師副總督,躋身大漢高層將領之列。
如此深謀,大漢不過一掌之數,孝直兄未來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有此一事,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了幾分。
“元皓兄過贊,在下不過是略知兵事,哪裡稱得如此謬讚?”
法正很想說:元皓兄所言極是。
為了不讓田豐生出厭惡之情,也為了低調一點,法正謙遜地回應了田豐的讚美。
二人縱馬趕路,在天黑前到達倭國舊都。
走進城中,早就有提前等待的下人,準備好膳食迎接。
兩個人來到一間僻靜的房間內,隔絕其他所有人。
“元皓兄,你來之前,想必對倭國的地形,早就熟知。
其最大的平原在東部,然而,東部遠離大漢,若是設下郡治,是能夠很快便發展起來一個繁華的城市,卻也會導致滄海郡郡守生出獨立之心,並非好事!”法正隨意吃了兩口飯菜,便開始說起正事。
先前迎接田豐上岸,聽到他說倭國地勢好,能夠快速發展。
這一點兒,法正不反對,不過,在哪裡發展,就要仔細斟酌一番。
將郡治設在東海岸,那麼大漢的船隻前來,就需要繞行,才能夠進入滄海郡核心,就像是田豐此次渡海一樣。
而設在西海岸,大漢的船隻不管是以後從三韓之地出發,還是堅持從青州出發,都只需要直達西海岸即可。
倘若滄海郡有什麼異常,大漢的軍隊能夠以最快時間登陸西海岸,控制郡治,而不是繞行東海岸,增加難度。
田豐放下手中的碗筷,用手指將嘴角的一粒米飯送進嘴裡,咀嚼了兩下,緩緩開口:“孝直兄言之有理。
東部平原,廣袤無邊,適合耕種,可以打造成大漢的海外糧倉,還可以建造全新的船塢,由朝廷直接派遣官員治理,獨立於滄海郡之外;
西海岸平原較少,地勢稍差,設立郡治,可以藉助大漢的勢,快速發展起來,也處於大漢的監視之下,難有二心,倒是不用擔心滄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