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御醫家的小女兒20(第1/2 頁)
這裡地勢離水面有一米多,挖個溝渠引水不算很難,而且現在是冬季,屬於枯水期,等春汛時水位有可能還要漲。
溫月也覺得這裡差不多了,雖然有很緩的坡度,但可以開墾階梯狀的水田,還正好適合引水。
季父分配了一下任務,二哥帶著溫月幾人在附近丈量範圍,量好就立下標記,他和大哥往高處再找一處適合建房的地方。
至於丈量,當然是用腳步啦,成年人一步差不多就是兩尺,差別不會很大,這時候也沒那麼準的度量衡。
祖母帶著孩子在原地等,其他人包括張姨娘都出去量地了。
他們家10口成丁,一年就要開10畝,5年50畝,聽起來不算很多,但一大家子都是沒種過地的,以後估計也主要靠幾個哥哥幹活,其他女人都幹不了太多事。
不過50畝是以後的事了,現在只種10畝,暫時還能應付。
又半個時辰後,大家都回來了,季父也和大哥回來了,說是選好了地方,就往上再走個一盞茶時間就能到。大家搬著東西跟著過去,果然是個地勢比較高的地方,離河較遠些,但也在一刻鐘時間內,位於一個小土坡上面,到時候做個小臺階正好,確實適合建房。
他們就在這一片清理了地面的雜草枯枝,還驚喜的採了一小把野菜,好多天沒吃上菜蔬了。
將乾草攏到一起升了個火堆,晚上就準備在這裡露營了。還好這邊的天氣真的不冷,雖然晚上還是有點涼,但他們有棉衣棉被,又升著火堆,還是比流放路上露營要好些。
眼見太陽落山,溫月趕緊準備晚飯。
陶罐也還在,這兩天都只吃了些乾糧,今晚就熬了兩鍋野菜粥,配著餅子簡單吃了一點。在這種沒有電燈連油燈也沒有的日子,天黑了就睡覺,天亮就跟著起床,真是太原始了。
第二天醒來,想到再也不用起床就要上路,以後就在此定居,大家都幹勁滿滿的打算開始新生活。選定今年要開墾的荒地範圍,安排幾個女人去地裡除草和撿石頭,男人就先把房子建起來。
然後又發現一個問題,沒有砍刀怎麼砍樹?
他們昨天選了鋤頭、鐮刀、耬、耙還有犁這幾樣常用的,這還是季父年輕時見過農人種地,其他人都不知道怎麼用,至於砍刀,好像沒看見有啊。
季父對著二哥抬抬下巴:“老二和老三去看看別家。”
兩人就竄了出去,其他人繼續在地裡拔草撿石頭。過了會兩人回來,說是確實沒砍刀,所有人都沒有,但是那四個兵丁有,原來他們也要建房子住。
二哥膽子大上去問了,兵丁說讓二哥幫忙建房子,等他們建好之後可以借給他們砍樹。二哥和三哥自然答應了。
季父說:“你們去幫忙也好,看看別人怎麼建的。”
沒錯,他們全家都不會建房子,可能連砍樹都不一定會。
溫月想著這房子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建起來,總不能一直露宿吧,就提議先用小樹幹和樹枝搭個窩棚住著,萬一下雨也好有個遮擋。祖母和母親很是贊同,她們真是受夠了以地為席以天為被的日子。
大家一起動手,只花了兩天就做了幾個小屋子出來,男女各佔一個睡覺用,還有一個廚房,以防做飯時突然下雨。這屋子就是用手臂粗的樹幹做樑柱,牆和屋頂就用小樹枝和樹葉乾草等圍合起來,只晚上睡覺用,住個一兩月是沒問題的。
當然,茅房也是要的。張姨娘又說種地的肥料很重要,要早點開始囤,他們就順便挖了個大糞坑,都安置在土坡下面,免得影響生活。
說起來張姨娘居然是他們家最懂種地的人,當然溫月也懂些,畢竟她在第一個世界種過地,但其他人不知道啊。所以現在很多事都要詢問張姨娘,比如這個農具怎麼用,怎麼開墾挖溝壑等,張姨娘也越來越有活力,經常主動提一些意見,連帶著三哥也不整天悶著臉了。
二哥和三哥照舊每天去幫忙砍樹,砍完又幫著做泥胚,想借砍刀的人越來越多,都來幫手,沒幾天就把兵丁們的房子地基打好,雛形也建起來了,不過泥胚和樹還需要晾曬一段時間才能上牆。
二哥每天回來說他們怎麼砍樹的,怎麼打地基的,又怎麼做泥胚……
溫月也去看了幾回,那泥胚是用黃泥和模具做出來的,做好後非常方正,還要晾曬好幾天,其實只差一個進窯燒製的過程就成為磚了。
她猶豫了一下,悄悄跟季父說,她以前看過一本書,上面有簡單說磚的燒製方法,問季父要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