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廢物天才(第1/4 頁)
當莫玉銘艱苦地進行煉體鍛鍊之際,峽谷迎來了一個喜慶的日子。
在“文老大”李慕柏的引領下,歷經近半年的精心建造,一座佔地比足球場還大的大型建築群拔地而起。
雖與外面世界的皇宮大院無法相比,但規模也著實不小,即便供數百人使用也綽綽有餘。
此建築群最大的特點便是因地制宜,疏密有致,借景造園,與周圍樹木景觀完美融合,自然天成,堪比絕美園林。
以用於製作美食的廚藝房為中心,呈群星拱月之勢一連建有十間餐廳,每間可容納數十人同時用餐,且形式各異,或高或低,或前或後,依地勢而建,各具特色。
廚藝房後方有一排稍顯普通的房間,主要用於儲存食物器具。
外圍左右兩邊還建有幾處供大家休息娛樂的庭院。
雖然每間房屋樣式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之處,與李慕柏原來居住的小木房一樣,皆為簡易的幹欄式建築。
每一間房都建在離地一兩尺高的木樁之上,離地而建的房屋,室內更加乾燥舒適,也能有效減少鼠蟲的侵入。
建築四周有曲折的迴廊相連,走廊兩邊裝有約二尺高的護欄。
峽谷中蜿蜒流淌的小溪,曲折地從廚藝房和餐廳之間的間隙流過。
站在橫跨小溪的迴廊上,或坐在護欄邊的靠椅上,便可靜靜觀賞水中游魚。
宜人的景緻勝過精心設計的園林。
在這片公共區域的外圍,是大家的居住區。
或前或後,或高或低,錯落有致地環繞在公共區四周。
一共建造了數十間小院落,規格大小基本一致,均為一房一廳,房前圍有一小院,外加一個用於練功打坐的涼亭。
雖然房屋主體仍舊以木板木方為主,但房頂稍作改動,由原本全木板蓋的瓦面,變為以木板為骨架,上面加蓋厚蒲草葉。
如此一來,既節省了不少木板,又大大減輕了工作量。
在不降低質量的情況下,還增添了房屋的透氣性。
因為大家在長期使用中,已全面瞭解厚蒲草葉的特性。
它是一種極為牢固且不易老化的葉片。
據一些留意過此情況的人所言,他們以前蓋在房頂上的厚蒲草葉,歷經近百年時間也未爛掉,依然可用。
而且,厚蒲草葉還有一個極佳的特點:近半寸厚的葉片當中有許多中空的細小孔洞,在鋸掉一部分葉片的根部和尖部後,空氣可在其中流動,透氣性良好。
房屋建成後,全谷之人在當天舉行了一場狂歡。
大家共同動手,準備了豐盛的食物。
莫玉銘和馨蘭二人也被豁免了當天的修煉任務,得以盡情玩耍。
就連遠在祥和谷的莫問老頭也趕了回來參加聚會。
大家三個一群、五個一組地聚在一起,一邊品嚐美食,一邊盡情暢談。
這當中最為快樂、玩得最開心的要數在峽谷中土生土長的一群人,馨蘭小丫頭也在其中。
他們全都樂翻了,毫無顧忌地任性而為,或蹦或跳,或高聲大叫,或縱情高歌,完全像是一群第一次走進兒童樂園的頑皮小孩。
原因無他,只因這種盛況,以前他們做夢也想象不到。
狂歡之後的餘興持續了近十天後才漸漸消退,峽谷才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住在峽谷中的人一掃過去的沉寂,臉上多了一份笑意,神情不再沮喪,而是悠閒中夾帶著些許愜意。
在以往,大家分散居住,原因諸多。
其一,在進入這個峽谷前,眾人彼此互不相識,且在年齡和經歷上有著巨大差異,相差十年二十年進來一個都算是間隔短的,相隔幾代也實屬正常。
其二,最為關鍵的是,大部分掉入這個峽谷之人皆身負大仇大恨,許多人心中滿是不甘。
他們大都會情緒低落,或心灰意冷,或自我封閉,或生無可戀,無人能開心得起來。
因此,每個人在選擇住處時,都會不由自主地與其他人保持一定距離。
隨著時間緩緩流逝,人們心中的各種情緒執念卻在慢慢減弱。
但與此同時,心性也變得淡薄,欲求漸漸失去。
大部分人都在苟延殘喘,打發著無聊的時間,各種交流也變得可有可無。
意志堅強者閉門苦修,意志薄弱者則每日呆在自己的住處消磨時光。
大峽谷猶如一個只進不出的天然大囚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