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東瀛有個銀礦,儲量龐大!(第1/2 頁)
面對朱元璋的好奇詢問道,江臨笑著開口說道:
“陛下別忘了,宋朝有一個海上商業帝國的稱號。”
“宋朝當時因為長期受到遼、金、西夏等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威脅,不僅經常打仗,還需要進貢,財政開支一直不小。”
“在這種情況下,宋朝為了擺脫財政困境、開闢新的財政收入,選擇了積極對外開放,全力支援發展航海貿易。”
“而永樂大帝發起的這個鄭和下西洋,也有航海貿易相關的業務。”
雖然老朱有些看不上宋朝,但是江臨剛才說的話確實有道理。
宋朝已經不是一般有錢了,而是非常有錢!
這麼看來,這個海上貿易還真是一個好事。
他當初之所以下令禁海,是因為國家初立,內部不太穩定。
北方有元朝的殘餘勢力虎視眈眈,如果不禁海恐怕會再壯大沿海的倭寇勢力,最後導致國家一時無法招架雙方。
不過!
要是能透過海上貿易為國家賺取大量收入……
想到這裡,老朱嘴角勾起一抹弧度,這件事確實可以考慮一下。
江臨見狀,看出老朱對海上貿易產生了興趣,已經快要被說服了。
他直接向老朱再丟擲一個重磅炸彈,準備讓其下定出海的決心。
“陛下,我可以再告訴你一件有關海外的好訊息……”
“在東瀛有一個巨大無比的銀礦,有著龐大的白銀儲量。”
此話一出,老朱、朱標還有朱棣父子三人瞬間來了精神。
要知道,如今大明最主要的問題,那就是國庫裡的錢太少了,但偏偏如今大明需要用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每年產出的白銀根本無法滿足消耗,已經有些入不敷出了。
除了國庫以外,市面上流通的白銀也是同樣無比稀缺,由此還導致銅的價格上漲,這件事情所帶來的隱患很大。
如果銅的價格持續上漲,市面上又沒有足夠的白銀,大明百姓又該如何生存?
他們豈不是又要變成如同元朝末年時的難民?
為了生存,被迫變賣田產家業,甚至賣兒賣女。
“江兄,此話當真?”朱標立馬在第一時間向江臨確定道。
若是東瀛真的有一個產量巨大的銀礦,只要開採出來,剛才那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江臨點了點頭:“當然了,即便是大明現在所有的白銀加在一起,恐怕都沒有東瀛那個銀礦裡的白銀多。”
嘶……
老朱、朱標還有朱棣同時倒吸一口氣,
朱標有些不敢相信:“真的假的?東瀛區區一彈丸之國,竟然擁有比整個大明所有白銀加在一起還多的銀行?”
江臨再次篤定地點了點頭:“沒錯,東瀛確實有一個世界上最大的銀礦。”
“這個銀礦的白銀儲量,佔據全世界的三成以上。”
見江臨這麼說,在場眾人也不得不相信了。
畢竟,江臨乃是從六百多年後的後世而來。
這種訊息肯定是經過確認了,斷然不會是假的!
“看來,這兩件事都迫在眉睫!”
老朱如今已經下定了決心,回去就開始籌備海上貿易還有東瀛銀礦的事情。
其實老朱看這個東瀛不順眼已經很久了,倭寇勾結海盜和不法商人流竄到東南沿海劫掠作亂,成為一大禍害。
他當時即位後,迫切與東瀛恢復邦交,一大原因也是希望兩國攜手消除“倭亂”,維護東亞海域的和平與穩定。
在洪武二年,派出楊載攜詔書出使東瀛。
結果東瀛那邊卻囚禁了楊載、吳文華等使臣,斬殺了5名隨員。
這明顯是蔑視大明的表現!
把大明的臉面狠狠的踩在腳下!
老朱這個暴脾氣,豈能忍得了?
他當時就想出徵征討東瀛,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島國!
最後朱標舉了忽必烈征討東瀛兩次都失敗的例子,讓老朱冷靜下來。
大明剛剛建國沒多久,一切都是百廢待興之際,絕對不能意氣用事。
強徵東瀛只會勞民傷財,基本上沒什麼收益,完全就是賠本的事情。
對於大明而言,除了能解氣外,從這場戰爭上根本得不到任何好處,反而會使本就不富裕的財政更加雪上加霜。
不過!
那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