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一陣山歌聲(第1/2 頁)
石磊這兩天巡山,都在公社以西的西南山林,他還沒有到公社以西的西北那邊山林巡視。
今天,石磊看見天色很好,他決定到西北的那一片山林去。
昨晚悶熱了一夜,還以為有場大雨,沒想到今天又是萬里無雲。
石磊往西北的方向看了一眼,下意識的用手摸了摸背後的火銃。
這把火銃是他巡山的夥伴,也是他的膽子。
火藥和子彈都上好了,連火紙也上了。
他用一張舊報紙摺疊,夾在撞針和火紙中間,不讓火紙與撞針接觸,這樣就很安全不會走火。
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只要把夾在中間的報紙拿掉,就可以開槍了。
……
要巡視西北的那一片山林,要走下一道深深的大峽谷。
武陵山脈的臘爾山臺地,縱橫著三條水系。
今天要跨越的大峽谷,是其中一條水系,名曰“烏巢河”。
以“烏巢河”為分界線,把峽谷兩邊分成兩種不同的地貌,生長著不同的植物種類。
對面的山林地形更加陡峭,林木也更為原始,人類在那邊山林的活動相對較少。
那邊是豐富的動植物的家園,山中常見的有野豬、野羊、鹿、麂、麝等,還有花豹。
時間如果追溯到幾十年前,這一片可是華南虎的樂園。
不過最近這些年,已經很少有人看見老虎了。
但在5、60年代,還有老虎傷人的事件發生。
到了70年代,老虎基本上已經從這片土地上絕跡。
石磊巡山並不怕遇見老虎,因為他知道在這一帶遇見老虎的可能性很小。
但遇見花豹的可能性就很大,花豹在飢餓的情況下,會選擇攻擊人類。
和狼一樣,狼群也會攻擊人。
但那邊屬於很原始的山林,狼群不喜歡在植物太密集的山裡活動。
但花豹和老虎就不一樣,就喜歡蹲在原始的叢林中生活。
對面峽谷的那一片山林,有很大一片也屬於石磊所在的公社管轄的區域,自然也歸他守護。
石磊把腳下的一雙解放鞋鞋帶重新捆好,揹著火銃走下峽谷,準備跨過烏巢河到對面的原始山林中。
……
“阿妹喲,哪有青藤能離樹?哪有樹在藤已空?
哪有燕子不戀伴?哪有錦雞不回籠?”
“妹是青山一枝梅,哥是蜜蜂滿山飛,蜜蜂落在梅枝上,兩翅搖搖不願飛……”
石磊正在陡峭的山路上走下峽谷,忽然峽谷之中傳來一陣山歌聲。
質樸的歌詞,清脆婉轉,打破了山谷的寧靜。
石磊不禁停下腳步,循聲望去。
但峽谷之中飄著一層淡淡的雲霧,遮擋了石磊的視線。
儘管看不到對面山上唱歌的人,但歌聲卻悠揚地響徹一條峽谷。
歌聲中飽含著豐富的情感,栩栩如生地描繪著阿哥阿妹之間真摯的愛戀。
湘西山歌,是這片土地獨特的文化明珠,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
它的起源可追溯到遠古時期,那時的湘西先民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田間地頭的辛勤耕耘,深山密林中的艱難狩獵,催生了他們用歌聲來抒發內心的情感,傾訴生活的艱辛,也傳遞著他們的愛恨情仇。
湘西山歌特色鮮明,歌詞多取材於日常生活,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無論是對自然景觀的描繪,還是對男女愛情的表達,皆以最樸實的語言,來觸動人心。
在旋律方面,湘西山歌獨具魅力,其音調高亢嘹亮,節奏自由奔放,在山谷間迴盪,餘音嫋嫋。
……
石磊下到峽谷底部,這裡有一條不算大的河流,這便是“烏巢河”。
河水清澈見底,從岸上可以看見有魚蝦在河裡自由地遊動。
不遠處,有水磨房和大風車在轉動,水聲、風車轉動的聲音,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音響效果。
石磊從石拱橋上跨過河流,向這邊山谷攀登。
“喂!山上的那些人,你們是幹什麼的?”
沿著進山的路,石磊一邊往山上爬,一邊目光銳利地觀察著山林中的情況。
這邊的山林,灌木叢生,藤蔓肆意纏繞,參天大樹遮天蔽日,將山林遮擋得嚴嚴實實。
即便有人在山林中活動,十幾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