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心靈的避風港(第1/2 頁)
今天是星期六的晚上,明天是星期天,對於許多幹部來說,這是和家人團聚的日子。
很多半邊戶,以及兩地分居的幹部們,都已經回去和親人相聚了。
就連李主任也不例外,他早上去區公所開會後,就一直沒有回來。
整個公社,在今晚顯得格外冷清,燈光也變得暗淡許多,昏黃的燈光在夜風中搖曳,似乎隨時都會熄滅一般。
石磊跟著袁寶珍來到她的房間,一推開門,一股淡淡的女人香撲面而來。
那香味不濃不淡,恰到好處,讓人聞之感到格外舒適。
這個房間和李主任的房間佈局基本相似,一個長間從中間隔斷,裡面是臥室,外面是平時活動的區域,也算是客廳。
客廳的佈置,充滿了袁寶珍的個人風格,同時也極具那個年代的特徵。
牆壁上,貼著幾張色彩鮮豔的樣板戲劇照。
《紅燈記》《沙家浜》等經典劇目在劇照中栩栩如生,彷彿將人帶入那個充滿激情與熱血的年代。
劇照的周圍,扎著一些手工製作的小花,雖然材料簡單,但每一朵都被精心製作,色彩搭配得十分和諧,為整個房間增添幾分溫馨與活潑。
房間的角落裡,擺放著一張木質的桌子,桌子上整齊地放著一些書籍和筆記本,還有幾支鋼筆。
書籍的種類繁多,有關於會計知識的專業書籍,也有一些文學名著,從這些書籍中,可以看出袁寶珍對知識的追求。
在牆壁的上方,掛著一根電線,電線上串聯著幾個七彩燈,雖然這些燈的亮度並不高,但在昏暗的房間裡,卻閃爍出一種別樣的光芒,給整個房間營造出一種浪漫而溫馨的氛圍。
袁寶珍的房間,給石磊的感覺是“花枝招展”。
這所謂的“花枝招展”,雖然簡單,卻充滿袁寶珍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美的追求。
“哇,你的房間好闊氣啊!”
石磊不禁感嘆道,眼神中充滿了讚賞。
袁寶珍微微揚起嘴角,臉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我來這裡工作,大概一呆就是大半輩子,所以沒事就把自個的房間弄一下!”
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滿足,似乎這個房間就是她的小天地,是她心靈的避風港。
說完,袁寶珍便走到一旁,開啟一個煤油爐子開始燒水。
在那個年代,女孩子晚上都需要熱水來洗漱,有時候白天打的一壺開水不夠用,就得自己再燒。
只見她熟練地操作著煤油爐子,藍色的火苗在爐子裡跳躍,映照著她的臉龐,讓她看起來更加美麗動人。
石磊則坐在椅子上,目光東張西望,對這個陌生而又充滿魅力的房間充滿了好奇。
突然,他的目光被臥室裡的一樣東西吸所引住。
在裡面臥室的桌上,似乎有一個收音機。
“你還有收音機?”
石磊驚訝地問道,在1972年,收音機可是一個稀罕物。
擁有一臺收音機,就意味著可以聽到外面世界的聲音,瞭解到更多的資訊。
“我可以聽聽嗎?”
“當然可以啊!”
袁寶珍轉身走進裡屋,把放在床頭書桌上的一個收音機拿了出來。
石磊興奮地把收音機接了過來,穿越之前作為一個退伍兵,石磊是一個很關心時事新聞的人,看電視也專挑一些新聞類的節目。
穿越之後,他已經很久沒看新聞了。
也沒地方看,1972年那時候根本沒有電視機,想了解國內和國際的新聞只有看報紙。
但這個時候的普通老百姓,是沒錢訂報紙的,只有每個生產隊訂至少一份黨報。
公社至少要訂三級黨報,再加上一些黨刊,以及參考訊息啥的。
所謂的三級黨報就是地方日報、省級日報、人民日報。
石磊穿越過來,成了貧下中農的兒子,家裡窮得連飯都吃不飽,也就沒有心思去關心時事新聞了。
但自從他當上公社守林員之後,家庭的生活條件有所改善,石磊又開始關心起時事新聞。
作為一個穿越者,以後發生的一些國內和國際的大事,石磊基本上都記得一些,但對於70年代發生的一些時事新聞,石磊就沒有太多的瞭解。
因此,看見袁寶珍家裡有個收音機,石磊就想收聽一下,眼下國內都有哪些新聞。
袁寶珍的收音機很小,只有一個巴掌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