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張騫(第2/2 頁)
【他們太小看張騫了,即便十年過去,張騫依舊初心不改。
他一直都在尋找著機會逃離匈奴,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元光六年,漢軍主動出擊打擊匈奴,張騫趁亂逃出。
他們沒有選擇脫逃回國,而是決定先到有意和漢朝交好的大宛國,再借道大宛前往月氏。
這一次的路程極為艱苦。
大戈壁灘飛沙走石,熱浪滾滾。
沿途荒無人煙,水源奇缺。
由於出逃匆忙,物資準備不足。
張騫一行人風餐露宿,乾糧吃盡了,就打獵維生。
其路途中因飢渴或被風沙掩埋的隨從數不勝數。
公元前129年,張騫到達大宛國,得到了大宛國國王的熱情招待,並安排了翻譯和侍從護衛張騫前往大月氏。
只是,此時的大月氏已經搬離了原來的地點,遠離了匈奴的紛擾。
同時,他們也忘掉了和匈奴之間的仇恨。
自然而然,也就拒絕了張騫的聯盟建議。
張騫在月氏國逗留一年,瞭解了當地的風土人情。
漢武帝光朔元年,張騫動身返回大漢。
為避開匈奴,他們從羌人的領地歸漢。
他們卻沒有想到,羌人也成了匈奴的附庸。
張騫等人再次被俘,又被扣留一年多。
光朔三年,匈奴為爭王位發生內亂,張騫趁亂逃走。
公元前126年,離開長安十三年之久的張騫,終於再次踏入了長安的土地。
影片的最後,是張騫面見漢武帝劉徹的場景。
除了見面地點的不同,他們的對話和神態竟然和天幕當中如出一轍。
【青壯之年去,不惑之年歸。
歷諸般磨難,十三年,交通西域諸國,於是西域諸國始通於漢。
張騫之舉,可謂鑿空。】
影片的最後,八個漢字展現在絲綢之路的背景圖上。
【鑿空西域,博廣瞻望。】
天幕下,劉徹已經是淚流滿面。
他有想到過張騫此行歷經的磨難。
卻未曾想到過,張騫的一路的遭遇竟然是如此曲折。
“張騫,你受苦了啊!”
而張騫也早已經是泣不成聲,卻不是痛苦,而是喜悅。
他吃的苦沒有白吃。
看樣子,自己所帶回大漢的資訊,能夠對今後的大漢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更何況,如今他的故事,上了天幕,被大漢的每一個人知曉。
這輩子,值了!
遠在三國的曹操此刻輕聲嘆息。
“一別十餘年,仍舊心繫大漢,博望侯當真乃我輩楷模!”
“我的麾下,何時能有如此忠誠且有能力之人。”
他的腦海中想起了他求而不得的關羽。
然而天幕上接下來出現的影片的標題,讓他立馬抖擻起了精神。
【一生只揮劍一次的真男人——司馬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