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盤點唐代詩人(第1/2 頁)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數不勝數。
然而,如杜甫這般,如此憂國憂民的詩人,又能有幾個?
林逸的手指不停,繼續下一篇影片。
李白杜甫的出現,彷彿開啟了名為大唐詩人的潘多拉魔盒。
緊隨其後的,便是一篇題目名為《盤點唐代詩人》的影片。
【曾經有這樣一個朝代,他是無數人心中的白月光。
而詩歌這個題材,被他深深烙印在了每個華夏人的心中。
據不完全統計,唐朝有記載的詩人就已經有兩千三百多位。
當我們翻開歷史,你會發現,大唐每一年都是一個傳奇。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唐朝那些燦若星辰的大詩人。】
哦?
天幕下的眾人感覺到驚奇。
那些不曾瞭解大唐的人,都紛紛感到好奇。
嬴政:“兩千三百多位?這大唐文學如此繁榮,竟然擁有兩千三百多位詩人?”
劉徹:“大唐文化竟然如此繁榮,看來我大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就連遠在三國曹魏陣營的曹操都感嘆,放在東漢末年,他姑且稱得上是一位拿得出手的大詩人。
放在這大唐,恐怕也只是兩千多位的其中一個罷了。
影片緩緩播放,從初唐開始描寫。
【公元618,天才詩人駱賓王出生,他七歲時,因貪涎銀耳蓮子湯,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詠鵝的詩句浮現天幕之上,引得無數人驚歎。
語句雖然簡練,但你告訴我,寫這首詩的是個七歲的孩童?
他詩人嗎?
【公元626年,李世民繼位,作為大唐第二位皇帝,他不僅雄才大略,也對詩詞頗有涉獵。】
隨即,李世民的“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浮現天幕之上,引得無數不瞭解他的皇帝稱讚。
【公元635年,初唐最慘詩人,盧照鄰出生,半生悲苦,卻用筆墨留下動人情詩。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此舉一出,引得天幕下無數情侶相擁。
【公元645年,最會寫詩的宰相之一李嶠出生,同時他也是初唐文壇領袖。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公元650年,初唐四傑之一楊炯出生,從未去過邊塞的第一位邊塞詩人。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此舉一出,引得無數軍營裡的武士讚揚。
就連遠在日子的朱棣天煌也表示,若楊炯跟他同在一個朝代,一定封對方一個百夫長噹噹。
【同年,初唐璀璨之星,王勃出生,6歲作文,16為官,26歲寫下《滕王閣序》。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看到王勃的事蹟,古人紛紛倒吸一口涼氣。
且不說他的作品如何,16歲為官?
這已經超過了99.99%的人。
【公元656年,被譽為“初唐之冠”的宋之問出生。
他雖為律詩定性代表人物,但也是一個劣跡斑斑的小人。
不僅給武則天寫詩求包養,還為了詩殺害自己外甥劉希夷。】
李世民:“嘶,資訊量有點大。”
李治:“我不能理智。”
而宋之問外甥劉希夷的那句詩,也展現在了天幕之上。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此詩一出,讓人們紛紛回憶起了那些逝去的年華和青春。
【公元659年,詩狂賀知章出生,他是唐朝最幸福的詩人,也是浙江歷史第一個狀元郎。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天幕下,無數漂泊在外的遊子淚水打溼眼眶。
即便是那些早已知曉此詩的人,再次看到,也不禁懷念起故鄉來。
【同年,陳子昂出生,他的詩,建安風骨濃厚,一掃六代之纖弱。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涕下。”】
短短22個字,讓無數人記住了他那耀眼的孤獨。
【公元670年,張若虛出生,一首《春江花月夜》,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