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盤點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八)(第2/2 頁)
。
當時,許多的農民軍首領都投降了,唯有李自成還在率領著農民軍堅持作戰。
面對著朝廷的重重圍捕,他不斷轉戰。
恰逢河南地區又發生嚴重的旱災,百姓紛紛暴動。
等李自成的軍隊到達河南的時候,農民紛紛投奔。
後來,更是有牛金星﹑宋獻策﹑等文人投奔起義軍。
1641年,李自成攻下了洛陽,開倉放糧,聲勢浩大。
之後,他率領部隊三次圍攻開封。
在項城﹑襄城﹑朱仙鎮﹑郟縣﹑汝寧等地皆取得戰役的勝利。
明軍的主力被消滅,義軍控制了河南全省,擴充套件到了百萬。
其他農民軍首領像羅汝才﹑袁時中等,也都紛紛投奔了李自成。
李自成率領的部隊,成為了明末農民起義軍的主要力量。
而自從佔領洛陽開始,李自成的作戰思路就開始發生轉變。
每得到一座城市,不僅派兵守衛,還打出“剿兵安民”的旗號,並散發三年不徵稅的言論來安撫民心。
他宣揚自己是仁義之師,為的是拯救黎明於水火之中。
隨後,他帶領著部隊愈戰愈勇。
佔領西安之後,正式定國號為“大順”,改元永昌。
而後,義軍一路北上,所到之處,百姓紛紛投奔。
1644年三月十九日,攻入北京,朱由檢自縊煤山。
佔領北京之後,李自成派人前去招撫吳三桂。
吳三桂接受招撫,但隨後又反叛。
不僅如此,吳三桂直接投降了清軍,引清軍入關。
面對著清軍的精銳,農民軍節節敗退。
大明土地,不斷落入清軍的手中。
而清軍佔領北京之後,也是決定先攻農民軍,再取代大明。
在他們的不斷進攻之下,原本李自成佔領的地區一塊塊丟失。
河南,山東,洛陽,陝西,西安等地,都被一塊塊佔領。
大順的部隊也在清軍的追擊之下,屢戰屢敗,最終喪失了全部的轄地。
1645年五月,李自成在率兵退入湖北通山縣九宮山的時候,遭遇了當地地主的武裝襲擊,不幸犧牲。
大順解體,部眾三十萬人在李過和李來亨的帶領下歸順了大明,繼續抗清。
於1664年徹底宣告失敗。】
至於彈幕上,則都是一片感嘆的聲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