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十大謀士(二)(第2/2 頁)
能看到後人對他的讚許,想來也會欣慰吧。”
【在民間流傳這樣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能夠和諸葛亮相提並論的人,其影響力不必多說。
劉伯溫自幼博覽群書,精通象緯之學。
他原本考取功名之後,代地方擔任官職。
後來,因為遭到排擠而辭官,回鄉隱居。
應朱元璋的邀請,他擔任謀臣,參與重要決策。
他提出“時務十八策”,根據這些策略,制定了朱元璋統一全國的戰略方針。
在朱元璋完成大業的過程中,他不斷出謀劃策,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在大明創立以後,他也參與了立法,提出了諸多建議,為維護大明的穩定出了一份力。
後人常將他和諸葛武侯相提並論,朱元璋也稱其為“吾之子房也”。
他不僅智謀出群,文學思想也在明初的文壇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世的文學起到了深刻的影響。】
天幕下,朱元璋看著影片製作者對於劉伯溫的評價,也是頻頻點頭。
“不錯,伯溫就是這樣一個人。”
“吾之子房排名第四,想來,真正的子房,必在前二之中吧。”
【十大謀士,第三名:千古謀聖-張良。
張良,是劉邦的重要的謀士,和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他自幼體弱多病,不曾單獨領兵。
但作為謀臣,他為劉邦提出了非常多的計謀和策略。
取關中,取武關。
約法三章,贏得民心。
鴻門宴,他疏通項羽季父項伯,讓劉邦陳宮脫身。
憑藉著出色的謀略,他幫助漢王劉邦贏得了楚漢之爭,建立了漢朝,被封為“留侯”。
漢高祖劉邦稱評價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張良不僅智謀出群,也不貪戀權勢。
西漢建立之後,他很少再參與朝政,也不再和朝廷官員來往。
晚年,更是選擇到處雲遊。
漢高後二年去世,諡號文成。】
遠在大漢開國初期的劉邦都不禁感嘆。
若是沒有子房,自己可能在鴻門宴的時候就已經死了。
那這大漢的建立,也不會如此順利了。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淡泊名利的態度。
哪個君王不喜歡這樣的臣子?
不過更讓劉邦好奇的是,自己的子房都只能屈居第三。
那這前兩名,又該是何等高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