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1/2 頁)
回顧包拯以往的豐功偉績,其貢獻已堪比宰輔。
而今又因高產水稻的出現,趙禎沒有不予嘉獎的理由。
可包拯大權在握,執掌開封府,同時擔任戶部三司使,雖然名義上不是宰相,但實際上的權力和地位已經超越了宰相,達到了人臣的巔峰,可以說是賞無可賞。
“陛下,臣最大的心願就是讓大宋崛起,千秋萬代,萬國來朝,臣並不需要任何的賞賜。”
“更何況,陛下和太后已經將公主下嫁於臣,對包拯來說,這已經是最好的賞賜了。”
趙禎聽得心花怒放,格外欣慰,這足以證明包拯對公主情深義重,夫妻之間和睦相處。
“這是兩回事,豈可混為一談,朕封你為護國公,世襲爵位。加邑兩千戶,賜良田一千畝!”
“謝陛下!”包拯聽後心中也激動萬分,感覺這幸福來得太突然了。
公爵,那是多少人一輩子都不敢奢望的殊榮。
就連包拯都沒有想到,皇上會突然封自己為國公。
通常情況下,那是開國功臣才有的待遇。
可見在趙禎眼裡,他的功勞堪比開國功臣了。
當然,幸福雖然來得突然,包拯也的確得意了一下。
但他還沒有到得意忘形的地步。
福兮禍所依。
做人,任何時候都要有一個冷靜和平常的心,不能因為一時的得意而找不到南北,這樣的人命不長,尤其是在官場之上。
回府之後,包拯立刻將賞賜的一千畝良田分給佃農。
他並不是單純的為了做給朝廷看,而是心裡真的裝著百姓。
一千畝良田,固然很多,但以包拯現在的俸祿和食邑,一千畝良田真的算不上什麼。
分給百姓,才能讓皇上安心。
一個不貪慕財富,還心繫百姓的臣子,沒有一個皇帝不喜歡。
……
“包卿真乃我千古良臣!朕有這樣的好臣子輔佐,何愁天下不平?”趙禎得知包拯將良田全都分給貧農後,由衷慨嘆!
“是啊陛下,包駙馬當真是一心為民啊!”陳琳也跟著附和了一句。
而其他朝臣聽說此事後,一個個都顯得不屑起來。
這個小白臉,真是裝得一手好逼,太能收買人心了。
尤其得知包拯直接被封為護國公,百官一個個都嫉妒得要死。
以皇上對他的恩寵,以後包拯還不得一手遮天了?
當然,最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還是高產水稻的出現。
畝產兩千斤的產量,完全超乎了朝野的想象和認知。
這是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這個包拯,也不怕把牛皮給吹破了,畝產二十石,秋收之時,要是達不到兩千斤,看他如何收場?”
百官私下議論紛紛。
這是欺君!
估計皇上都饒不了他。
想到這裡,包拯的政敵已拭目以待了。
包拯也聽到了不少流言蜚語,不過他沒放在心上。
畢竟以古人的見識和認知,讓他們想象水稻畝產能達到兩千斤,委實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只有二十一世紀的人才能明白,這並非是夢,早已實現。
更何況,高產水稻乃系統出品,只要天不作怪,絕不會出任何意外。
所以,另一方面,包拯也積極疏通河道,有備無患。
免得夏季雨水暴漲之時,河水決堤,淹沒良田。
……
時光如梭,不覺一月過去。
良田內的稻穀全都長出了新芽,地裡綠油油的一片。
尤其是種植了高產水稻的百畝良田,鶴立雞群一般,格外突出。
不但包拯,就連皇上、太后和范仲淹聽說之後,都親自蒞臨田間探望。
瞧著委實有別於其他良田的新芽,趙禎喜出望外,激動萬分:“包卿果然沒有騙朕,今年高產水稻若能豐收,我大宋以後便再無憂矣!”
懸著的心徹底落定了。
“包卿真乃我大宋的福星啊!”李太后跟著附和了一句,臉上堆滿了笑容。
“母后所言極是!”趙禎道,“朕都不知該如何嘉獎包卿了!”
包拯道:“陛下過譽了!”
太后也笑道:“包卿的心思皇上還不明白麼,他要的無非就是皇上的信任,只要皇上今後勵精圖治,任用賢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