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李元昊三用計(第1/2 頁)
“不知相國有何良策?”李元昊見馬元胸有成竹的模樣,喜形於色,急切地詢問。
馬元答道:“我們可以運用反間計,可暗中派人前往延州府散佈謠言,聲稱李士彬暗中與大夏勾結,企圖背叛宋朝投靠夏國。”
李元昊聽後欣喜若狂,暗自讚歎:不愧是漢人,果然智謀過人!
隨即說道:“果然妙計,相國不愧是本王的智囊。”
隨即派人扮作宋人的模樣潛入延州,四處散佈謠言。
同時故意將寫給李士彬的一封信和錦袍、金帶等物,丟在揚州城內,書信的內容,無非就是約定李士彬叛宋降夏之意。
很快,反間計便在軍中奏效。
軍民議論紛紛,多有疑慮。
畢竟,李士彬本就是党項人,很難不令人生疑。
訊息很快便傳到延州府衙,知州範雍大驚,急忙上報包拯,請求立即逮捕李士彬問罪。
包拯得知原委後,嘴角勾起一抹笑容來。
李元昊竟然和他使這種拙劣的計謀。
區區反間計,也就騙得了那些無能之輩。
李士彬若是投敵,早就投了,何必等到現在。
“此乃李元昊的反間計!”包拯解釋,不但沒有任何懷疑的意思,還可以設宴,款待李士彬。
“李將軍無須多慮,你對大宋的忠心,本府豈能不知,這不過是李元昊的反間計。李元昊既然使這等計謀,就足以證明,李元昊忌憚將軍,李將軍回營後,好生安撫士兵即是。”
“多謝包大人的信任,末將雖肝腦塗地,亦難報答。”李士彬感動得淚流滿面。
換做任何一個統帥,就算不殺他,估計也不會在信任他了。
作為一名武將,在前線賣命,保家衛國,他們沒有怨言。
然而,他們最害怕的就是朝廷和上司的猜忌。
這才是武將最害怕的地方。
經過這兩次事件,李士彬對包拯已徹底歎服,朝廷任命包拯統兵,是多麼英明的決定啊!
李士彬暗暗發誓,定要好好打一場漂亮的仗,報答包拯的信任。
西夏方面,李元昊見一計不成,又秘密派遣使者抵達金明寨,試圖誘降李士彬。
李士彬聞聽,暗暗哂笑道:“李元昊又想使什麼陰謀詭計。”
隨即召見使者李重信,冷冷問道:“閣下求見本將軍,不知有何貴幹?”
李重通道:“我家大王深感李將軍將才難得,特派鄙人來做說客。”
李士彬眉頭微凝:“莫非想勸降本將軍?”
“正是!”李重信直言不諱,“將軍若能歸順大夏,夏王向將軍保證,榮辱與共,絕不相負!”
李重信說完,頓了頓,繼續遊說:“大宋崇文抑武,文人主政,將軍空有一身本領,卻只能屈居金明寨中,甚至還處處遭到大宋朝廷的猜忌,一不小心,人頭落地。”
“我大夏則不同,夏王一向任人唯賢,將軍若能歸順,定能大展拳腳,豈不勝過當下?”
“更何況,將軍乃是党項人。”
“難道沒聽說漢人有句話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說完了嗎?”李士彬聽後,擺出一副不耐煩的表情來。
他固然知道大宋崇文抑武,防武將猶如防賊。
可他也不想做賣國賊,留下一世罵名。
更何況,包拯對他如此信任,他怎能辜負包拯的知遇之恩?
“將軍——”李重信不想李士彬對大宋如此忠心,眼下招降失敗,他自然不願就此放棄,還想再爭取一下。
李士彬正色道:“休得多言,我與李元昊逆賊不共戴天,來人,將此人拿下,立即斬首。”
李士彬也不傻,雖然包拯信任自己。
可士兵對他的懷疑之心並沒有完全減退。
在這個節骨眼上,若是不當機立斷,斬了西夏來使,無疑是把自己陷於眾矢之的。
唯有斬了使者,方能徹底穩定軍心,獲得三軍將士的信任。
當然,這也是為了表明他和李元昊不共戴天。
果然。
李重信被斬之後,士兵對李士彬再無猜疑。
包拯心裡也頗感欣慰。
李元昊得知此事後,大怒不已,不想李士彬如此棘手。
“相國,反間計和誘降計均以失敗告終,為今之計,又當如何?”李元昊詢問馬元。
馬元道:“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