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包拯請纓帶兵(第1/2 頁)
御書房。
趙禎神色悽苦,滿面愁容。
“二位愛卿,李元昊自立為王,分裂大宋,朕該不該發兵征討党項部落,請二位愛卿為朕一決!”
范仲淹回望包拯一眼後才道:“回陛下,老臣以為,大宋自澶淵之盟以來,已多年未有戰事,國泰民安,百姓渴望和平。”
“如今党項部落發展壯大,遼國又虎視眈眈,老臣以為,對党項部落,還是靜觀其變,以制裁為主,不宜妄動干戈!”
趙禎聽得眉頭直皺,心中頗感失望。
他單獨召見范仲淹和包拯的目的,就是不想看到百官的懦弱論調,不想范仲淹在此事上面,竟和其他朝臣一樣怯弱。
想到這裡,趙禎重又將目光看向包拯,面帶迫切:“包卿,你也認為,朕不該發兵嗎?”
包拯豈能不洞悉皇上的心意,顯然,他此次是真心實意地打算與黨項部落一較高下,以恢復大宋的尊嚴。
須知,趙禎行事素來猶豫不決,優柔寡斷。
而今次在李元昊自立為王的事件上,卻展現出了難得的決斷力和果決,這是包拯最為欣慰的地方了。
要是他一直都能有這樣的強硬,大宋也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被番邦欺辱,連幽雲十六州都沒能收回來。
“回陛下,李元昊愆德隳好,實屬大逆不道,若不予教訓,只會顯得大宋懦弱,難保其他人不會爭相效仿。”
“況且,李元昊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陛下如今未能承認他自立,又取締了他的一系列分毫,斷絕和党項部落的一切往來,李元昊必定以此為由,率先發兵攻打大宋。”
“與其等待李元昊功打,險大宋於被動之中,莫如大宋率先發兵,先發制人,佔據主動權,讓李元昊和周邊番國也瞧一瞧大宋並非紙老虎,可以隨便欺負。”
聽到包拯同意發兵,和自己的意思不謀而合,趙禎臉上終於擠出一絲滿意的笑容來,顯得尤為欣慰。
大宋也不完全是軟骨頭啊!
范仲淹卻是聽得眉頭緊鎖,震驚不已,語重心長道:
“包大人,大宋國泰民安,何故妄言興兵?”
“大宋疲敝,國庫空虛,豈能禁得起戰爭?”
包拯道:“相爺,並非包拯好戰,而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此戰非大不可。”
“這不僅僅只是為了維護大宋的顏面,更是為了掃除百官怯戰的陰霾。”
“大宋不能在軟弱下去,此乃滅亡之道。”
“相爺難道以為,承認李元昊自立為王,便能阻止他興兵了嗎?”
“這未免有些天方夜譚。”
“李元昊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與大宋一戰,已是不可避免。”
“倘若大宋等待著讓李元昊來攻打,到時只會險大宋於被動防禦的局面。”
范仲淹聞言,眉頭皺的更緊了,反駁道:“包大人如何確定李元昊敢發兵攻打大宋?”
“……”包拯聞言,陷入了短暫的沉默,委實被范仲淹這副僥倖心理給打敗了。
自己一直敬重的一代名臣范仲淹,如今怎麼表現得如此拉胯,連這點戰略眼光都沒有麼?
西夏使團都在大宋的朝堂之上,頤指氣使,耀武揚威,叫囂著要攻打大宋。
想不到,作為宰輔的范仲淹,竟還抱著僥倖心理,賭李元昊不敢發兵。
這不是在用國家的命運開玩笑是什麼?
哎……
一念及此,包拯心裡暗暗苦笑一聲,一陣失望。
看來,是他太高估大宋的文臣了,被他們的才華給騙了。
大宋真的需要一場勝利,才能徹底讓文官振作起來。
作為穿越者,包拯自是清楚歷史的發展。
西夏攻宋,是正史記載,這一點毋庸置疑。
雖說,這個位面乃是玄幻世界,但大的歷史,並沒有出現變動。
“野利遇乞已然明言要攻打大宋,這還有何可疑的麼?”
“包拯知道相爺的顧慮,不想陷百姓於戰亂之中。”
“然戰爭本就是不可避免之事。”
“既然發生了,那就勇敢面對,而非逃避,自欺欺人。”
說完,包拯沒再多言,轉身朝趙禎拱了拱手:“陛下,包拯不才,願親自率領三十萬兵馬,開赴邊境,和李元昊逆賊一決高下,不誅此賊,誓不回朝見陛下!”
趙禎聽後卻遲疑起來,包拯勇氣可嘉,很讓他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