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 > 第211章 李元昊被玩得團團轉

第211章 李元昊被玩得團團轉(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隋末,系統降臨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史上最強駙馬爺從門吏開始光宗耀祖皇帝女兒身,開局欺君犯上重生悍卒:開局官府發媳婦皇后的貼身侍衛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一覺醒來我在龍椅上了四合院:跟大孝子斷親,娶婁曉娥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寒門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遙官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

西夏密探潛入延州府,目睹府衙上下皆披麻戴孝,連軍營的旗幟亦換成了哀悼的白色。

整個城市沉浸在一片哀傷的氣氛之中。

密探心中竊喜,確信包拯已經真的死了,否則不會出現如此規模的喪禮。

於是連夜出城,回報李元昊。

李元昊聞言大喜過望,激動得無以復加。

而包拯為了讓李元昊徹底中計,謊稱韓琦已統帥之職,又讓韓琦休書一封於李元昊,只說大宋朝廷有事,願和西夏和談。

信中並未提及包拯已死,這反而讓生性多疑的李元昊越發相信包拯是真的死了,不敢公佈。

李元昊再無疑慮,也修書一封,假意和大宋和談,卻暗暗集結十五萬兵力,決定再攻延州府。

在李元昊看來,大宋軍隊沒有了包拯的指揮,那就是一盤沒有了主心骨和凝聚力的散沙,揮手可滅。

一旦錯失機會,朝廷另派得力之人來統兵的話,想再發動殲滅戰,就難了。

邊境現在臨時換帥,士卒又沉浸在悲痛之中,無心打仗,這是上天賜給大夏的良機!

延州府。

包拯亦未閒著,積極備戰。

他統兵的這兩個月以來,每日都加強士兵的訓練。

在岳飛的日夜操練下,對付騎兵的陣法已熟練掌握,目標是消滅西夏的鐵鷂子軍,只待與西夏決一死戰。

此外,包拯將岳飛統領的一萬兵馬,命名為背嵬軍,專門用於對付騎兵。

狄青、林沖則負責訓練大宋騎兵。

魯智深和武松訓練步兵。

加上包拯和范仲淹變法以來,軍事上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裁撤了老弱病殘,嚴格訓練禁軍。

儘管大宋禁軍裁減至六十萬,但戰鬥力反而大幅提升。

過去,禁軍在面對遼國和西夏的騎兵時,確實缺乏抵抗力,幾乎依賴人多勢眾。

但今非昔比。

作為穿越者,包拯總結了古今名將對付騎兵的策略。

加上召喚了岳飛,岳飛在這方面更是有獨到的克敵制勝之法。

嶽元帥的威名絕非虛傳,深諳兵法,天生具備極強的軍事才能。

一萬背嵬軍在岳飛的帶領下,短短兩個月,便改頭換面,煥發出勃勃生機。

西夏,在軍事上確實強大,特別是在李元昊推行血夫政策後。

無論是騎兵還是步兵,都所向披靡。

尤其是騎兵,鐵鷂子軍,在整個華夏曆史中也是出類拔萃的鐵軍,大宋士兵在西夏面前,依舊顯得弱小。

因此,這正是包拯一直不主張與西夏正面交鋒的原因。

在包拯的計劃中,是準備與西夏打消耗戰。

但現在局勢發生了變化,李元昊似乎並非不可戰勝。

治國治軍,李元昊都算得上明智之主,將西夏治理得井井有條,短短几年,便使西夏脫穎而出,成為當世強國之一。

可惜智謀稍遜,謀略不足,且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一心想要與大宋打一場大規模殲滅戰,試圖消滅大宋主力軍。

簡直是痴心妄想。

這正是他金明寨大敗的原因。

包拯也是基於這一點,才堅壁清野,深溝高壘,旨在消磨西夏軍隊的鋒芒銳氣。

其次,則是為了引誘李元昊主動出擊。

主動攻城與被動防禦,兩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

自太宗趙光義高粱河一戰大敗後,大宋的戰略方向便開始由主動攻擊轉為被動防禦。

而後世的幾代執政者,宋真宗、劉太后以及當今皇上趙禎,深知遼國的強大,並非大宋所能消滅,因此內心也選擇了偏安。

只要他國不主動侵略,大宋絕不會攻打他國。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戰略方向的改變,反而成就了大宋在防禦戰的優勢。

攻堅戰雖非所長,但防禦戰,大宋絕對是眾多國家中的佼佼者。

否則,被詬病為弱宋的大宋,又怎能在這諸多強盛的遊牧民族國家中生存三百二十年。

耗死西夏、遼國、金國,甚至地表最強的蒙古大軍,也因“弱宋”的牽制,未能一統地球。

甚至,蒙哥還死於大宋之手。

雖然,大宋是出於無奈的選擇,但這何嘗不是一種優勢。

延州府依山而建,易守難攻。

對三軍主帥包拯而言,這一天然優勢,便是

目錄
霸王花,小槓精,無敵的我亮晶晶流浪劍客在漫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