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活得久才是人生贏家(第1/2 頁)
趙桂蘭和自家那喝了很多酒還不怎麼醉的男人打了個招呼,說是要去二姨家住。
鎮南王自己家在京城有宅子,有管家駐留,回去就有熱炕暖火,不明白自家王妃為什麼要去二姨家。
趙桂蘭言笑晏晏道:“二姨家有好幾個小的,這不住在一起熱鬧有玩伴,樹寶很喜歡他們。
我有多少年沒有見過我二姨了,小時候她最喜歡我,我想和她嘮幾天再回王府。”
鎮南王點頭應了:“一會我要回府,這一回來就拖兒帶女的去二姨家住,說起來不讓人笑掉大牙了,你們孃兒幾個去就行了。”
趙桂蘭心滿意足:“好,那夫君可要照顧好自己,別喝的顧頭不顧尾。”
鎮南王答應一聲,趙桂蘭帶著幾個娃上了馬車,往萬順園這邊來。
萬順圓裡燈火通明,這讓顧寶珠和趙桂蘭都吃驚異常,草地上花叢中菜地邊到處都是燈光,亮如白晝一般。
趙桂蘭驚問:“二姨,晚上點這麼亮不浪費嗎?這要浪費多少蠟燭的?”
顧琴書淡然道:“什麼蠟燭,這是觸光燈,藉助白天的光亮晚上就能亮一夜到亮了。有太陽沒太陽都能亮,除了天特別陰的天氣只能亮半夜,這樣的日子一年還不到三五天。”
顧寶珠聽了也吃驚:“二姑,那這個燈是從哪裡買來的?”
顧琴書道:“不是買的,是運氣好在一處秘境中得的。先讓你們看一眼,我們家還有三百多盞,之前也不敢送你們,先讓你們看過以後每家送幾十盞。
你外婆家萬順給他們安了幾盞,我姐姐家那邊過幾天再說,現在人多口雜的。
這些燈我們家也有限得很,要不是這院子上頭有天羅防禦陣法,我們都不敢拿出來用呢。”
凡寶在一邊樂哈著,這是大哥製造出來的光能燈,說什麼觸光燈,換個說法而已。
光伏板都比較大,計算過尺寸以後,能亮六個時辰,基本上從天黑開始亮起能亮到第二天天亮之前。
成本極其低廉,但他並不打算冒風險做這個賺錢,家裡人也都覺得不能做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然以後收不了場,只好說是在外面得的。
這東西送幾個給親戚朋友得了,並告誡其不要炫耀,免得被人發現偷走了不說,再去追查來路就麻煩大了。
趙桂蘭去到硬塑宮燈前看了一眼,這個燈光比普通的燭光燈要泛白一點,光照面積大,當然如果不注意的人只會覺得這裡面裝著很大的蠟燭,倒也不會太在意。
要不是因為這個院子裡的燈光太多,太亮,她們也不會驚詫。
外面的人看見這園子裡這麼亮,肯定會認為這一家人是土豪,除了羨慕嫉妒恨也不會有別的想法。
連續三天,趙桂蘭都是白天去自己外婆家,孃家,晚上就來二姨家,有一點樂不思蜀了。
顧寶珠更是,本來自己家的新家和祖父母家大姨家她都是第一次來,因為和凡寶混的熟,二姨家就是她的根據地了,差點連大年三十都不願意回去。
還好這娃是一個知書達理的好娃,到了除夕夜,家裡來人接她,才意猶未盡的回家了。
回去之前和凡寶約好:“大年初二一起在我家見,我爹將祖父母接到我家過年了,到時候我們一起逛一逛曾經的昌王府是什麼樣子。”
凡寶問:“那,你們大年初二的不回鎮北王府嗎?不是都要回孃家。”
顧寶珠笑道:“我外婆還要回孃家呢,她哥哥兄弟們都在,好不容易能回京城了,我聽我阿孃說他們肯定要回那邊。
正好,你送我的飛船有了大用,我先借給我外公使三天。我外婆的孃家在中原,隨他們去吧。”
顧寶珠想了想又道:“我外婆是中原名門樊家人,一家子武將出身,大部分從軍在北疆,家裡也是老幼居多。
不過今年你們家在京城,再說我爹媽是新回來認親的,就不能跟我外婆回去了。”
哎喲,原來認了親後,沾親帶故的人竟然這麼多,凡寶目瞪口呆。
除夕貼對聯放火炮就不表了,聽說這個時代在新房子裡過年要連過三年才能到別的地方過,一家子邊吃飯邊嘮叨,完全沒有食不言寢不語的高雅。
食不言是因為吃著飯說話很容易嗆著,再說有些人不講究,說個話唾沫星子亂飛,飛到菜盤裡真的很噁心。
西南人過年,要用青松針墊撒在祖宗牌位前的樓板上,擺好飯菜,恭請祖宗先食,全家三跪九叩,叩拜完才跪坐在青松針上食用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