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清第一首富(第1/2 頁)
1839年5月珠江口海外,烏雲密佈,到處都是廣東水師的戰船。
欽差大臣、兩廣總督林則徐已經到了廣州。
林大總督作風雷厲風行,一到廣州就向在華各國洋商下達了限期上繳鴉片的通牒,正式開展禁菸運動。
大清水師突然一夜之間睡醒了,一種叫快蟹或蜈蚣船的快船全體出動,比下雨前的螞蟻跑得還勤快。這些傢伙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返來水面盤查各國船隻,清繳鴉片,順便撈點外快,訛點小錢。
當查到“故鄉號”這艘西洋帆船的時候,劉易斯趕快塞了五個銀元:“各位軍爺辛苦了。一點茶水錢,不成敬意。”
對方領頭的臉色有點難看,似乎是嫌錢少,大手一揮,讓人在船上翻箱倒櫃一番。
半天后,領著的見沒有發現什麼違禁物品,又順手拿了兩張獸皮,這才說道:“這次就算了,下次識相點。”
5月22日這天,布朗一行經過大清水師的層層盤查,又小心翼翼地塞了些銀子之後,順利到達廣州城西南的黃埔港。
廣州城是大清朝廷在六萬裡海疆上指定的唯一對外通商口岸,別無分店。大清在這裡設有全國唯一的海關,稅率極低,每年收入不過一百多萬兩銀子,富了和尚、窮了方丈。
布朗拉的貨物不多,也就是象徵性地交了500個銀元的關稅,但是交給其他喝茶的海關官員,記賬的書吏,跑腿的雜役一大筆孝敬……又有兩千多元。
黃埔港是廣州最大、最忙碌的港口,也是海關官員和水師官兵心情最為愉悅的地方。
他們每天都會收到像布朗這樣的洋人孝敬,就像在大戶之間吃流水席,還不用送禮。
赫赫有名的廣州十三行就在黃埔港上游的十三行碼頭。
十三行,顧名思義,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絲綢、茶葉、瓷器等十三種行業。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幾乎壟斷了歐洲、麥洲和大清之間的貿易往來。上百家洋行、商館彙集在十三行街,好不熱鬧。
兩天後的早晨,布朗處理完手中的皮貨,靠著李傑提前給他透露的資訊,首先來到廣州十三行之首怡和洋行,冒充麥力哥皮貨商,拜會了這裡的大老闆伍崇曜。
伍崇曜是華夏第一首富伍秉鑑的兒子,現在是十三行總商,既負責對外進出口貿易,又負責對外進出口貿易代理。
他不僅在國內商人中一言九鼎,就是在洋人那裡也是一呼百應。他的陰語講得也是極好,很受洋人歡迎。
聽說麥力哥皮貨商來拜訪,伍崇曜很大度地撥冗予以接見,並熱情地讓人看茶。
布朗和對方簡單寒暄幾句,又品了一下免費的正宗中國綠茶,問道:“伍大人,聽說林總督限令你曉諭各行洋商禁菸,並於五月底前代為收齊二百萬斤鴉片?”
伍家每年都要向朝廷孝敬不下百萬兩銀子,換了個三品官身。這個身份在衙門正式官員面前狗屁都不是,沒事都要拿捏他一下,不是讓他出出血,就是讓他乾乾髒活和累活。包括林大總督到了廣州之後,也把限期上繳鴉片這項偉大而又光榮的任務承包給了十三商總商伍家。
但在正式場合,伍家還是裝模作樣地穿上大清的官袍頂戴,給自己裝裝門面。
布朗稱商賈出身的伍崇曜為大人,實際上是商界的一種相互吹捧和抬舉,目的是為博取對方的好感,拉近彼此的距離。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伍崇曜聽過很是受用,客氣道:“布朗先生,你有所不知,林總督這是城頭上拜神,太高看我了。這些洋商都有本國軍艦撐腰,如何看得起我?我到現在還未收到十萬斤鴉片哩,頭疼啊。”
布朗很關心地問道:“軍令如山,大人打算怎麼辦?”
伍崇曜苦笑:“怎麼辦?只能準備自己花錢再買一些,湊齊二十萬斤之數,敷衍一下算嘍。”
伍崇曜面臨的情況,布朗早就從李傑那裡提前瞭解了一些。
在得到驗證之後,他開始嘗試施加壓力:“大人,此次林總督決心非同一般。不是我嚇唬你,如果不讓他滿意,你輕則破財,重則有牢獄之災。”
伍崇曜對此卻不是大相信的,但是人嘛,總是有些好奇心的,嘴上還是問道:“依布朗先生之見,我該如何是好?”
布朗答道:“如果由你出資購買鴉片湊數,必定坐實走私之名。就你們華人的話說,今後就是黃泥巴落進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把柄落在朝廷手裡,生不如死。”
伍崇曜順著對方的話問道:“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