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夙世報怨,玄德進鄴城(第2/3 頁)
曰“鼠輩豈敢如此”,當即下令將董承全家立時收監,不許放走一個。又與眾謀士商議,想要廢獻帝,另立新君。
程昱諫道,“明公所以之能威震四方,號令天下者。是在於尊奉漢家之名號也,當今諸侯未平,倘若遽行廢立之事,一定會激起兵端的。望明公思之”!
曹操才沒有再議廢帝。只是將董承,王子服,吳碩,種輯,吳子蘭五家七百餘人盡皆問斬。城中官兵見了,無不落淚。有詩嘆董承曰:
密詔傳衣帶,天言岀禁門。
當年曾救駕,此日更承恩。
憂國成心疾,除奸入夢魂。
忠貞千古在,成敗說董承。
再說曹操殺了董承等五家之後,餘怒未消,他帶劍入宮,來弒董貴妃。貴妃是董承之妹,已懷孕五月。當時帝與伏後私下正議董承之事至今尚無音訊。忽見曹操持劍帶人入宮,且面帶怒容。
帝大驚失色,操問曰:“董承謀反,陛下知乎”?帝曰“董卓早誅”。操曰“不是談董卓,而是講董承”。帝戰慄而言曰“朕實不知”,操曰“難道忘了破指修詔乎”?帝不能答。這時武士早把董妃扯將過來,摜於地下。
帝告曰“董妃已懷孕五月,望丞相憐之”。操曰“若非天敗,吾已被害,豈得復留此女,為吾後患”!伏皇后告曰“丞相可將她貶入冷宮,待分娩以後殺之未遲”。操喝曰“欲留此逆種好為其母報仇乎?董妃無奈告曰“乞全屍而死,勿令彰露。操令取白綾一條,帝泣謂董妃曰“你在九泉之下,休怪朕罷”。
言訖,淚下如雨。伏皇后亦大哭。操曰“猶作兒女之態耶”!命武士牽出,勒死於宮門之外。
曹操又下令監宮官曰“從今以後,宗族外戚人等,不奉孤命,輒入宮門者,斬!守禦不嚴,皆同罪,死”!又拔心腹兵士三千餘人,令曹洪統領,以為防察。
曹操跟程昱說“董承等人雖誅,然馬騰與劉備更不可留之,不得不急除”。於是與眾謀士商議決定,袁紹雖屯官渡,然性多疑,且帳下文武謀士不和,可採取守勢,先不要急著與袁紹爭雄;宜先進兵徐州,趁劉備羽翼未豐,先剿滅劉備,再圖袁紹。
他令人持書信先去安撫西涼馬騰。於是起大兵二十萬,分成五路東征徐州。
早有探馬細作將許都的一切情況報與了徐州的劉備。劉備一邊命人把情況傳給下邳的關羽,一面集眾人商議,孫乾認為應先通報求救於袁紹,方可解危,於是玄德修書,令他往河北求救。
孫乾到了河北,先見到了田豐,田豐引他見了袁紹。呈上了書信,紹形容憔悴,衣冠不整。豐曰“主公何故如此”,紹曰“吾將死矣”!豐曰“主公何出此言”?
袁紹說我生了五個兒子,但是很喜歡最小的那個,如今他身患重病,快要死了,我還有什麼心情動兵?田豐說曹操領二十萬大軍去徐州收拾劉備,許昌空虛,進兵許昌上可保天子,下可安定庶民。正是動兵的好機會。
袁紹說我也知道這種時機難尋,只是心有恍惚,不敢動兵。他對孫乾說到,你回徐州去替我回復玄德,可明言其故。倘若有有不如意之處,可來河北,吾自有相助之處。
田豐見袁紹以小兒患病就放棄瞭如此難得的機會,當下長嘆一聲,走了出來。孫乾無奈也只能連夜奔回,到小沛稟報劉備知道。於是劉備同張飛商量,決定趁曹操立足未穩,發兵偷襲。
再說張飛佈署好了一切,因為他不想在徐州地方與曹操死磕,他主要是要挺進益州,平定漢中,然後平定西南,南平交州。所以他無意與曹操在徐州遷徙時日,因此他才向劉備獻了偷營之計。
再說曹操帶兵往小沛而來,在路上被風折斷一面牙旗。他命士兵暫時停了下來,自己與眾謀士商議吉凶,荀彧問曰“風從何方來,吹斷的旗是什麼顏色”。有小兵報道“回荀大人,風是從東南而來,折斷的旗是青紅二色”。
荀彧當即笑曰“此事不難,主今夜劉備會來劫營”;此時毛階也來向丞相言說須防劉備軍在今夜偷營。操見二人意見相同,乃下令全軍分為九隊,八隊埋伏,一隊虛立營寨,以等待徐州人馬前來劫營。
作為穿越而來的張飛早知道曹操的計劃,但是目前還須沿著原著軌跡而行,因為要這樣西楚霸王項羽轉世的關羽關二哥才能誅殺顏良,文丑,五關六將的乘危逼命案才有作落。因此這段故事還必須跟著原著走。
當下劉備令孫乾等人守住沛城,令張飛帶一萬人馬在右;自己帶一萬人在左,人銜枚,馬摘鈴疾走,發一聲吶喊,一齊殺進曹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