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臥龍(第2/3 頁)
一口茶,問道。
“元直你也是足智多謀之人,豈不知天下大勢嗎?張飛說,現在曹操平定了北方,算是已得天時;而孫權小兒承父兄基業領守江東,有三江之固,算是地利,大哥和我們將來開闢西南,橫跨荊益為人和,先奠定三分之勢,周郎小兒和魯肅也不是等閒之人。他們會以長江為界,掃滅江南勢力,佔領巴蜀以地以南對抗曹操,所以我們要趁早佈局,以對應即將爆發之事”。
徐庶沒想到張飛的眼光竟是這般長遠,他略略沉思了一下,問張飛,“那麼我們先據荊襄,就是和江東共享江南之險了嗎”?對目前的規劃的確是這樣,不過我大哥與劉表是同宗,他不會去奪同姓之基業,我們的實力也奪不了他的地盤,因此只能採取守勢,我和大哥很快就會去請孔明出山,為了滿足諸葛亮的面子,有可能需要三次去拜訪他才岀來。
他會對大哥提岀聯合東岀對抗曹操的策略,其中也包括我剛下說的,建議先佔荊益的策略,不過有些事情以後再說,我只能先給你說這裡,現在我們先回新野準備出訪孔明。
“你指揮打敗了曹仁,奪取了樊城,破了八門金鎖陣,體現了你的才能,我二哥會看重你的,他也會和你真心相處,共同挑起守護荊襄的重任”。張飛說道。
“請翼德放心,吾自當領命,與二將軍在一起,與主公鎮守好一方天地”。徐庶應承說。
他們在樊城住了一天。等到其他燕將回來之後,起程來到新野,劉備聞報,親自出城迎接,在城裡安排好徐母的住處後,大家在縣府大堂聚會。
在大堂上也只有幾個人,劉備,關羽,張飛,還有賈詡,陳群,徐庶,他們在一起討論了一此今後的一些事情,用於徐庶和賈翊與張飛交流過,知道些大略,劉,關和陳群現在也沒有什麼可擺的,也只是說些類似家常的話。
自從張飛交底之後,徐庶找機會接近關羽,他從張飛那裡得知關羽熟讀“春秋”。便從上面找到了相同的話題,漸漸的拉近了關係,關公見徐元直放下身段來結交自己,心下也感到欣慰,也從內心接納了徐庶。
再說南陽岀了一個舉世聞名的天才人物。他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本是山東徐州琅琊國陽都人,父親叫諸葛珪,曾任過泰山郡丞,亡故過早。他們兄弟姊妹跟隨任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來到荊州投靠劉表。兄諸葛瑾受魯肅推薦在孫權帳下為官,大姊嫁與荊州大族蒯家蒯琪,曾任東三郡房陵太守。二姊嫁與龐德公之子龐山民。
他從小就與眾不同,虛心求學,有過目不忘之能。他後娶了大族黃姓黃承彥的女兒,叫黃月英,乳名叫阿醜。但是是當時少有的才女。而黃承彥與荊州牧劉表是連襟關係,都是荊襄大族蔡氏之女,蔡瑁的姐姐。他也穿梭於荊襄各階層之中如游魚。因此他收集到荊襄的一切重要情報。
據說他小時候拜先生在私塾求學,當時的先生以雞鳴來確定下堂時間,當然那隻雞打鳴成了定律,為了多學到一點知識,他每天都帶了此大米或玉米,在雞叫之時投餵。延長先生的教學時間。
隨後又拜在水鏡先生司馬徽的門下繼續求學,一次先生岀了一個啞迷讓他猜,只見水鏡把食指彎著向他一點,他明其義,連忙後退三步,向水鏡先生鞠躬,水鏡問他何以,他向先生解釋說“多謝先生相信他能做首曲一指的高官”。並表示真到那個時候,他會盡其所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水鏡先生又對他說“你既有如此本領,你可在不動我手腳的情況之下讓我起來讓開現在的這個位置?諸葛亮立刻找到一杆長竹竿去捅先生頭頂上的瓦,那瓦直掉下來,眼看要落在先生的身上。水鏡趕快起來讓開了座位。孔明笑著說先生你在坐地,學生卻在“捅天”。
先生又道,你可讓我寸步難行不?孔明趁先生脫鞋上坐時悄悄的把他的鞋子拿掉,使先生無法下地。經過多次的試探。司馬徽對他說“汝可努力勤學,方不負天賦的聰慧。將來必為國家棟梁之材。
孔明還精通音律,特別喜歡“梁父吟”這首曲子。後來長大學成,他與潁川徐庶,博陵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為密友,與龐德公之侄龐統也是好友。並與龐士元並稱“臥龍,鳳雛”。
再說徐庶走後兩天,有水鏡先生司馬徽來訪,他對劉備說,“聽說元直在此,特來一會”。備曰“元直收到一封書信,說老母被曹操囚禁在許都,徐元直立刻心緒不寧,二天前去許昌了”,司馬徽曰“元直好糊塗呀,此次中曹操之奸計矣,素聞徐母最賢,雖為曹操所囚,必定不會馳書召子,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之,徐母死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