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白衣渡江上篇(第1/4 頁)
臨江仙.嘆楊修
才高八斗稱奇絕,聰明反被聰明。多次洩露魏王秘,終因雞肋事,漢中亡了魂。
魏王帳前多俊傑,荀郭程劉精明。是非功過世人評,英靈赴西去,去往七寶林。
上回書中說道曹操以禍亂軍心之罪殺了自作聰明的楊修之後,可惜轉世而來的楊修死才三十二歲。他上世為韓信算命,韓信三十二歲而亡,今世的他也才三十二歲就死了,也算是因果迴圈。操又佯裝怒及夏侯惇,亦命推出斬首,眾人皆為其求情。曹操斥退了夏侯惇,即令進兵。
次日曹兵岀斜谷界口,正遇著魏延,孟德召魏延投降,文長卻破口大罵,於是曹操令夏侯尚出馬,與魏延鬥了二十餘回合,忽然曹操營寨中火起。人報說馬超帶兵已經攻破了中營和後寨。曹操也是定力極強,處事不驚,他拔劍在手,曰“諸將但有退後者斬”,先殺了賊子魏延,再去劫戰馬兒”!當t眾將一齊上前。魏延無奈拔馬便走。
曹操方麾兵回戰馬超,他自己立馬站在高阜之處,觀看兩軍爭奪。忽然一彪人馬撞到跟前,為首一將大呼“魏延在此”,只見魏延拈弓搭箭,望曹操射來。把曹丞相的門牙都射落兩個。曹操翻身跌下馬去。魏延便棄弓綽刀,驟馬來取曹操首級,卻被曹彰,李典抵住。二將上前,輕易的擊敗了魏延。此時馬超也已經退走了。
眾將扶著曹操帶傷歸寨。令醫士為他治傷,此時的他方憶起楊修之言,於是下令將楊修之首縫合,收殮厚葬。此時三軍銳氣早失,陳倉古道,箕穀道,祁山要道皆為蜀軍眾將所佔,曹兵在漢中已經是無險可守了。曹操只得下命令叫棄了斜谷,班師回許昌。他讓曹彰,曹真,朱靈,路昭帶十萬人馬斷後,自己坐於氈車之內,迴向長安退去。
此時司馬懿見曹操大敗,他建議聯合孫權,以對抗劉備大軍。在退兵的途中,張飛與龐統傳令眾將兵分十幾路出擊,曹軍時而中伏,時而被攔截,眾將拼死與戰,宇文泰,周青,周文,周武,淳于忠,淳于孝,薛強,焦芳,李存敘等將都死於混戰的撤退途中。
桓侯見曹操已經走遠了,於是下令收軍。
當曹操與劉軍在斜谷爭戰之時,在荊襄的關羽也捺耐不住,他邀徐庶商議,決是從襄陽,樊城出兵,攻取宛城,進軍汝南,一分曹兵之勢,二來也撈一點戰功。
漢中之戰,以曹操敗退撤回長安而落下了帷幕,總計曹軍戰死了西線最高統帥夏侯淵,並有名的將領二十多員,無名的將領達到了六十多名。投降的,逃亡的以及戰死的兵士達到了四十萬。漢中王麾下眾將都力主尾隨追擊,下長安,據潼關,直下許昌;桓侯因戰線太長,糧食輜重,兵器,後續都跟不上,沒有同意眾將的意見,而他此時想揮師南下,奪取交州。所以下令大兵班師。
當然蜀兵並非沒有傷亡!漢中王麾下有名的戰將損失了十名。沒名字的將佐如偏將、校尉、都尉等也戰死了二十多。人馬損失了二十六萬。桓侯安排他的舅兄張魯繼續坐鎮漢寧。當他的漢寧太守,並升為鎮南將軍,依舊主管民政工作。
令魏延繼續當他的漢中太守,徵北大將軍統領十萬大兵鎮守漢中,命馬超為徵西大將軍率兵八萬,以龐德,馬岱,馬忠,龐龍等人協防漢中,並作好西征雍州、涼州的準備。又安排軍醫全力醫治傷員,不管是蜀兵還是曹兵都一視同仁。畢竟戰爭已經過去了,還是要以仁德治理遐方。
曹營的傷兵們先是聽著劉備如何的仁德,桓侯的仁義,心中不大相信,現在親身得到了體會,不但得到精心的治療,並且還尊重他們的人格,並沒有受到打罵和歧視,他們從內心知道這天下終歸是要屬於劉備了。當他們能夠勉強的走回北方後,立即在親朋好友,熟人中傳播了劉備的仁德,桓侯的大義。
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天下隔漢中王劉皇叔一統不遠了!
當然這些異狀瞞不住一代梟雄曹孟德的法眼。他略加打探,便知道這些事情的始末,不過他並沒有追究這些傳言計程車兵們,而是也開始施行仁政。並下了相當於罪己詔的文書,為宛城的管糧倉官王垕,和漢中裝夢所殺的內侍和楊修等人平反,並聲言是自己對不住他們。所以重加優撫他們的家人。並且老話重提,還與當初逃難時誤殺的呂伯奢一家之事懺悔。
他的做作也凝聚了一部分人心。但是越是這樣做,越顯露岀劉備等人的恩德來。因為如果沒有劉備的大仁大義在先,就是打死了曹操他也不會這樣子的施政。
不過整體上影響的形勢還是一片大好!畢竟他在《篙裡行》中提到的“白骨露於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