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白衣渡江,下(第3/4 頁)
麼原因”?呂蒙用眼睛著他,久久沒有說話。陸遜又說“我有一小方,可以治兄之小疾,不知將軍你想用在下的小方不”?
呂蒙開口說“伯言有什麼好辦法,就不要藏著了,你就對我言說吧”。說完他把則閒的人一律攆走出去了,只剩他與陸遜在帳中。陸遜當時微微一笑說“子明你是因荊州的兵馬整齊,沿江又建有烽火臺,荊襄人馬如此守備,你無法謀之,我說的可對嗎”?
呂蒙說正是如此,但不知你有何辦法能解此厄?伯言曰“吾有一計,可以讓荊州兵不能在烽火臺上舉火,並且讓荊襄各處之兵盡皆投降,如何”?呂蒙忙問何計?
陸遜說“關羽自恃英雄,驍勇無敵,天下之人在他的眼裡都是插標賣首之徒,只有劉備,張飛和曹操他所敬重;趙雲,諸葛亮,龐統,徐元直,馬超等人也才是勉強入他法眼,即使當年的周瑜,魯肅他都不放在眼裡。不過子明你接掌兵權之後,他對你倒高看一眼,你可以趁此機會,裝病向吳侯請辭去大都督之位,然後送一些禮物以驕其心,目前汝南戰韋吃緊,他勢必抽調荊襄之兵西進北上,到那時荊襄守備空虛,我們提調一旅之師,再輔以計謀,奪荊州不難”。
呂蒙從之,即向孫權說明了陸遜的計劃,並請辭去陸口大都督之位,孫權應允,調他回建業養病,並說“陸口大都督之任,是當年的周瑜舉薦魯子敬代任,後來魯肅又舉卿代任,現在呂卿去養病,你也為我舉薦一人吧”!
呂蒙當即向他推薦了陸遜陸伯言代任。孫權曰“陸郎雖有謀略,然人微言輕,怕難以託重任”。呂蒙對他說“我們就是要無名小卒代掌兵柄,方能讓關羽放心,如用名將繼任,就誘惑不了關羽了,請主公思之”。
孫權聽了,立刻就封陸遜為右都督,拜偏將軍,代任陸口。陸遜向孫權謝辭說“侄婿年幼沒有學識,恐怕不能接此重任”。
孫權對他說,“呂子明不舉別人,單單推薦你,我相信他的眼光決不會差!你就別在推辭了吧”。陸遜才接了印信,連夜往陸口赴任,和呂蒙一切交接完畢之後,他馬上修書一封,並派人帶上名馬,吳綾和杭羅等絲織品和酒禮等物,去汝南漢軍大營去拜見關公。
當時張飛在場,關羽將書信遞與他一看,張飛哈哈大笑,他說“蛇岀洞矣,可任之”。關公問他何意,他在雲長耳邊說了如此如此,這般即行。於是關公收了禮品,給了回書讓吳軍使者自回,並下令抽調荊襄人馬北上助攻汝南。
張飛與關公,元直商量好了之後,再三囑咐他們別在去攻打汝南了,先好好在汝南各郡縣加固城防,治繕兵甲,並開始挑選賢才,坐任該地。
曹軍援兵夏侯德率兵早到了汝南,他見關公沒有進攻,所以也沒有主動出擊,畢竟出兵之時曹操吩咐過,如關羽不進攻,則不可出擊,必須等東吳得手荊襄之後方可動兵,否則,雖勝亦斬!所以曹仁、夏侯德等人都沒有動作。
再說桓侯張飛,他交接好二哥之後,立刻帶了燕雲鐵騎,風馳電掣的返回了荊襄,此時甘寧等人經過在江上的斟查,重點確定將來吳軍會在潯陽江面渡江。
於是桓侯與軍師龐統會議,龐統是襄陽人,久居荊襄之地。他也認為甘寧提供的訊息比較合理,於是張飛下令全軍火速集結,令張合帶兵一萬五千人,去公安城中守禦,並讓他持張飛手令,剝奪城中守將的兵權,統一指揮該城;
令張遼與向寵帶二萬人馬,駐守南郡城中,收繳城中守將的兵柄,全力防守南郡;
又令太史慈,王平帶兩萬人馬進防荊州,同樣的收繳城中的軍隊的指揮權,統一指揮全城人馬。當下潘濬,糜超,傅士仁等見了桓侯的的軍令,誰也不稱違抗,只好老老實實的向張合,張遼,太史慈交出了指揮權,並聽從他們的調遣。
為什麼他的會心甘情願的接受軍令呢?原因是漢中王的部下軍隊的調動權俱在張飛手裡,劉備是主公,坐享其成。即使關公用兵之權也在張三爺的之下,只是張三素重情義,沒有在二哥面前擺譜,而且是遇上關公就先行拜見,所以荊襄守兵也是從心中敬服桓侯。
然後將剩下的九萬五千人馬一分為二,張飛親帶趙雲、徐晃,甘寧,張任,黃忠,張嶷等將帶領六萬大軍,尾隨在渡江的吳兵身後。軍師龐統帶剩餘的將領在江邊負責燒燬吳兵的船隻,收取吳船上的糧食等物件,並嚴防孫權渡江來接應過江的人員。
並命令大軍後退四十里,以免打擾吳兵渡江,真是“安排金鉤把鰲釣,搖頭擺尾上鉤來”。這時孔明正好有要事來到了荊襄,他見了張飛和龐統的佈局後,心中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