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紫鸞記 > 第七十八回 火歷壽終黃龍受禪 土德始興赤烏苟延

第七十八回 火歷壽終黃龍受禪 土德始興赤烏苟延(第2/6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虞朝歷史全解七聖樹王朝四十一帝精靈:超能覺醒,兩百倍努力成王來自羅馬的異夢改嫁你愛的小將,我退婚你哭什麼超神:穿越者日記,開局打飛劉闖特種兵之水滸武大郎北宋我稱皇綜穿之所願皆安三國:布衣趙武征途記裝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從紈絝到擁兵千萬!精靈:新生智爺,從神奧出發三國:你管這叫文弱謀士?!重生斯菲亞:能群毆何必單挑女王陛下,其實我是北境霸主四合院:開局先把媳婦娶了四合院:距離槍斃還有三天動盪的大元當雲天明穿成林如海為了成神的我欺騙古人斬赤紅之瞳:我有寫輪眼

太尉,告於南郊:改國號為唐,立都長安,改元武德,大赦天下;官人百姓,賜爵一級,義軍所及之處,給復三年;罷郡置州,改太守為刺史;推五運為土德,色尚黃;廢《大業律令》,並詔長史裴寂等修律令,頒新格;另封楊侑為酅國公,遜居舊邸,追諡太上皇楊廣為煬皇帝。是日,隋義寧二年、唐武德元年,五月甲子。

不過李淵在關中自詡天命所歸,受禪登基,可關東群雄卻不賣賬。尤其李唐建國,改元換朝,此事傳至洛陽,一石激起千層浪,城中炸開鍋響。雖說楊廣已死,楊侑禪位,可東都猶有越王楊侗,尚為元德太子之子,楊氏嫡男,於是,太府卿元文都、武衛將軍皇甫無逸、右司郎中盧楚等人連夜商議,即刻與諸留守官擁立楊侗為主,奉楊侗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皇泰,並以段達為納言、陳國公,王世充為納言、鄭國公,元文都為內史令、魯國公,皇甫無逸為兵部尚書、耜國公,又以盧楚為內史令,郭文懿為內史侍郎,趙長文為黃門侍郎,七人共輔朝政;另追諡楊廣為明皇帝,廟號世祖;追尊元德太子為成皇帝,廟號世宗,尊母劉良娣為皇太后,如此一來,隋庭好歹還算一息尚存。

儘管如此,東都情勢依然不容樂觀,前有魏公李密大兵壓境,後有唐帝李淵虎視眈眈,如今更又一個宇文化及半道殺將過來,阽危之域,腹背受敵,這洛陽城也到了生死攸關之際。這一日朝堂上議起如何對付李密與宇文化及之事,百官也是個個愁眉苦臉,一籌莫展,大半日也未商議出個結果來。直至退朝,盧楚走出殿來,正見元文都走在前頭,一想到適才朝堂上群僚七嘴八舌,哭喪哀怨,唯有他與王世充沉默不語,好似事不關己,不知何故,這便追上去說道:“魯公,如今李密兵臨城下,宇文化及又麾軍西來,這洛陽城岌岌可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魯公怎就於此漠不關心。”元文都說道:“似這般張惶,又能如何卻敵?”盧楚一愣,沉吟片刻,忽欣喜說道:“莫非魯公已有卻敵之策?”元文都眉頭一皺,環顧四周,上前與之小聲說道:“此地不是說話地方,請盧大人於我府再作詳談。”

盧楚與元文都素來交好,見他這幅神秘模樣,便知其中定有隱情,即點頭示意,不再多言。二人一同回至元文都府上,元文都喚人鎖上大門,又將盧楚引入內堂,方才與之說道:“盧大人覺得王世充此人如何?”元文都不說破敵之策,卻先談王世充,盧楚甚是詫異,尋思半晌,忽有領會,這便說道:“此人老奸巨猾,不似善類,確實不可信也。”元文都說道:“不錯,我看此人居心叵測,無非如今東都有危,方甘願與我等共輔朝政,只怕外敵一退,他便會與我等發難。”眼下朝中雖名為七貴輔政,可實則為王世充一黨與元文都一黨分庭抗禮,相互掣肘,但盧楚倒是對王世充為人甚為反感,於是嘆了一口氣說道:“內憂外患,只是賊寇壓境,我等還得仰仗他統兵卻敵,不知魯公有何高見?”元文都酌了一口茶說道:“卞莊子刺虎!”盧楚一怔說道:“魯公的意思是?”元文都說道:“招安李密!赦李密之罪,令其擊宇文化及,待宇文化及一破,再詔李密入朝輔政,對付王世充,我等便可趁之內鬥之時,將其一網打盡。”盧楚思索半晌說道:“此策雖好,可李密軍威正盛,安能被我等招安?”元文都反問道:“李密之勢比之湘州蕭銑如何?”盧楚說道:“不可同日而語也。”元文都說道:“那蕭銑月前都已自立為帝,復辟南梁,可李密卻仍自號魏公,遲遲不即位稱帝,皆乃因其無名分也,而名不正,則言不順。我等以陛下聖命,詔李密入朝輔政誘之,他必定願為我等去擊宇文化及!”盧楚恍然大悟,讚道:“魯公高明!”元文都說道:“李密若要入朝,王世充勢必百般阻撓,此事尚需瞞著他,切不可走漏風聲。”大計已定,兩人又是一番商議,便決意撇開王世充,密奏皇泰主楊侗,草詔招安李密,且按下不表。

再說於此同時,芒碭山中,楊玄瑛又在慈水庵裡逗留了兩日。雖好不容易有個伴兒,可畢竟魚蔓雲已然剃度出家,她也不便無休止的叨擾下去,於是,這一晚楊玄瑛補足食水,收拾行囊,打算來日一早,繼續北上,去追尋宇文化及的驍果軍。整理停當,不經意間,她又瞥見了那柄紫鸞琵琶。自出黎陽以來,顛沛流離,浮蹤浪跡,聚散離合無數,卻唯有這柄琵琶,始終不離不棄,長伴左右,排煩解憂。楊玄瑛抱起琵琶,輕撫琴面,又彈指一挑大弦,琤琮一響,玲瓏脆亮之聲悅耳,此琴乃開皇六年吐谷渾嵬王訶復歸化所敬貢物,不想經年累月,歷盡滄桑,音質竟未衰半分,漆色亦未褪絲毫,只是這撫琴之人,已心漸蒼老。楊玄瑛垂首長吁一聲,輕捺品相,徐撥朱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龍珠,我若不讀書吉連都得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