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江都城外聚陰雲 揚子江上匯暗流(第2/5 頁)
南華老仙授予大賢良師張角之天地人三卷天書,記有各種呼風喚雨之奇妙高深道數,其中更有'九天應元五雷陣'可驅普化天尊座下天雷、地雷、水雷、火雷、風雷五雷將顯聖相助。小弟今觀天象,此後數日皆是陰霾,正可為我等驅雷引陣。大哥可於小弟一些走舸鬥艦,改造成雷船,並操演數日,待得陰雲最重之時,於江上佈陣,誘魚、吐二人前來闖陣,必可將之擒殺。只待魚、吐二人一死,江都水師群龍無首,必可一舉潰之。”劉、管二人聽罷,連呼甚妙,計議已定,便匆匆趕下山去,三人回到營中,立刻著手準備起來。管崇連夜帶人前往丹陽收羅打造雷船器具,朱燮則留在水軍大寨操兵演陣。也是連日江面上,霧積霾聚,迷迷濛濛,隔水不見對岸,延陵水寨之中動靜,江北隋營竟然沒有半分察覺。而劉元進等人一切準備就緒,只待陰雲最濃之日到來,便可渡江襲取江都。
然此刻大江對岸,江都城外水師大營,隋軍雖還矇在鼓裡,卻依舊日夜戒備,重門嚴柝,絲毫不見一絲鬆懈怠慢。這日,魚俱羅、吐萬緒二人登上旗艦黃龍戰船甲板,放眼眺望,只見長江之上,黑雲壓頂,風雨欲來,雖望不見南岸水軍大寨,但這情形看來,長江水上一番激鬥已不可避免。大戰迫近眉睫,魚俱羅神情凝重,若有所思,吐萬緒見狀,便來說道:“大帥,我軍在此與吳會叛軍對峙月餘,聽說前日叛軍又往南攻陷了建安。再耽擱下去,恐怕聖上降罪。”魚俱羅嘆了一聲,說道:“水師精銳俱在東萊港,咱這路人馬乃是蒐羅青徐二州剩餘駐兵拼湊而成,原本就不善野戰,況且軍中除了這艘黃龍鬥艦,多是走舸,即便有數艘連日新造的艨艟,軍中舵手仍尚未操控熟練,想要渡長江天塹,還得花一番心思。再說江南陳朝遺民居多,不乏有復辟之心者,趁此蠢蠢欲動,煽亂人心,亦不可不防。”吐萬緒說道:“聽說中原戰事已息,聖上已派宇文將軍之子率驍果軍前來,若得驍果軍相助,渡江平亂指日可待也。”魚俱羅說道:“不錯,宇文述前些日已有來信,其子化及、智及等人已將兵南下,還讓老夫多多指點照顧二子。不過宇文二子,品性不佳,有目共睹,此番他二人前來,究竟是相助還是添亂,得拭目以待。”吐萬緒點頭說道:“那兩人事情,卑職也聽過一些。不過大帥乃是開國元老,兩朝功臣,又與先帝同輩,就是當今皇上也得敬您幾分,相信有大帥坐鎮於此,他二人也不敢胡作非為。”魚俱羅一捋鬍鬚,苦笑一聲說道:“昔日司徒楊素、柱國將軍韓擒虎、太常高熲等也是前朝重臣,卻落得如此悲慘下場,當今聖上喜怒無常,老夫此番授命平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足矣。”先帝期間一干開國老臣,確實個個都未得善終好死,吐萬緒聽罷,不禁搖頭一聲嘆息,又說道:“聽說楊司徒之子叛亂,已被宇文將軍剿滅,想楊司徒豐功盛烈,卻終被誅滅九族,又賜梟姓,無端牽連受誅者更已逾萬人,著實教人心寒。”魚俱羅點頭稱是,又道:“老夫與楊司徒也算有些交情,其子叛亂固然大逆不道,但細細想來也有其苦衷。況且聖上此次善後欠妥,恐怕這往後各重臣藩王,唇亡齒寒,人人自危,大隋再無寧日也。”
兩人正在說到此處,忽有下人來報:“江都郡丞王世充求見。”魚俱羅聽了,一皺眉頭,問吐萬緒道:“這王世充是什麼人?”吐萬緒答道:“只聽說此人在兵部做過一些小職,具體卑職也不甚瞭解。”也是魚俱羅此刻心煩意亂,於是他哼了一聲,吩咐下人說道:“一個小小郡丞,不見也罷,讓他回去吧。”那下人稱諾,轉身離去,可不過片刻,又折轉回來說道:“王世充稱有要事相報,懇請求見大帥。”魚俱羅聽罷,怒道:“一個芝麻小吏,會有何要事,如此煩人!”吐萬緒說道:“大帥,王世充屢翻求見,想來或有要緊之事,不妨見他一下再說。”魚俱羅聽了,只得皺著眉頭,不耐煩地於下人說道:“即是如此,喚他去中軍大帳候見。”說罷他又轉頭於吐萬緒道:“走吧,且去看看那個王世充什麼來頭。”
二人一同走回中軍大帳,那個叫王世充的已在帳內等候多時,他見魚俱羅走入大帳,慌忙拜倒在地說道:“小的江都郡丞王世充,拜見大帥。”魚俱羅瞥了他一眼,只見他生得寬額高顴,眼凹深陷,鼻似鷹鉤,一見便不是中土人士,卻又與北朝鮮卑族人有異。魚俱羅厭之樣貌,於是淡淡地“嗯”了一聲,坐到帳首上座之上,既不喚他起身,也不向他主動問話。王世充拜過魚俱羅,又抬起頭來,一臉媚笑說道:“大帥,小的前日尋得前漢鎏金博山爐一隻,聽聞大帥喜好古玩,特來獻於大帥。”說著他雙手一拍,已有隨從將其端入帳來。這隻鎏金博山爐雖然只有拳頭大小,但其一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