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 > 第104章 青黴素提上日程

第104章 青黴素提上日程(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趣翻三國之軍師有奇謀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

然而,這場災難也宛如一記沉重的警鐘,讓劉據深刻洞察到大漢在應對疫病災害時,現有救災體系與醫療制度的千瘡百孔。

如今,疫情雖已平息,災區也正逐漸重拾往日生機,但劉據內心的憂患意識卻愈發強烈。

他清楚地意識到,若不能借此契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大漢未來仍將在疫病的陰霾下搖搖欲墜。

這一日,未央宮內莊嚴肅穆,寂靜無聲,只有微風拂過殿外簷角的風鈴,發出清脆的聲響。

劉據身著龍袍,神色凝重地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深邃而堅定,緩緩掃過殿下一眾大臣。

他輕咳一聲,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沉默,聲音沉穩而有力道:“此次瘧疾之災,讓我大漢子民深陷水深火熱之中,無數家庭支離破碎,朕每每回想起來,都痛心疾首。”

“這不僅是一場天災,更是對我大漢救災體系與醫療制度的一次嚴苛拷問。朕決定,從今日起,必須嚴格制定完善的救災流程與措施,全面推進醫療改革,絕不能讓類似的悲劇再次上演。”

此言一出,大殿內頓時議論紛紛。

大臣們交頭接耳,有的面露贊同之色,微微點頭;

有的則滿臉疑惑,小聲地討論著。

劉據並未理會眾人的反應,繼續神情嚴肅地說道:“諸位愛卿,救災流程與措施,關乎百姓生死,關乎社稷安危。朕希望你們各抒己見,共同商討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

丞相田千秋率先走出佇列,恭敬地拱手說道:“陛下,依臣之見,當務之急是要建立一套完備的疫情監測體系。在各地設立專門的醫官,負責日常的疫病監測工作。一旦發現疫情的蛛絲馬跡,便立即上報朝廷,以便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將疫情遏制在萌芽狀態。”

劉據微微頷首,眼神中透露出認可:“丞相所言極是。唯有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才能為後續的救治工作贏得寶貴的時間。”

緊接著,蘇武也上前一步,進言獻策道:“陛下,疫情發生後,物資的調配至關重要。我們應當在各地儲備充足的糧食、藥品和醫療器械等救災物資,確保災害發生時,能夠迅速調配到災區,保障災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醫療救治。”

劉據陷入了短暫的沉思,片刻後說道:“此建議甚好。但物資儲備不僅要數量充足,更要保證質量可靠,絕不能讓那些劣質物資流入災區,延誤救治。另外,調配物資的過程必須做到公正透明,杜絕貪汙腐敗現象的發生。”

隨後,其他大臣也紛紛踴躍發言,有的提出要加強對災區的隔離管控,防止疫情擴散;

有的建議組織專業的醫療隊,深入災區進行救治;

還有的認為要普及疫病防治知識,提高百姓的自我防範意識。

劉據全神貫注地傾聽著每一位大臣的意見,不時與他們進行深入的討論和交流,

大殿內的氣氛愈發熱烈。

經過數日的激烈討論和反覆斟酌,一套詳盡而完善的救災流程和措施終於制定完成。

劉據親自審閱後,滿意地點了點頭,下令將其頒佈全國,要求各地嚴格執行。

在救災流程和措施制定完成後,劉據又將目光聚焦在了醫療改革上。

他深知,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大漢的醫療水平,保障百姓的健康福祉,就必須對現有的醫療體系進行徹底的變革。

“傳張時覲見。”

劉據對著殿外的侍從吩咐道。

不多時,張時腳步匆匆地步入大殿,神情略顯緊張,跪地行禮:“微臣張時,參見陛下。”

劉據溫和地看著張時,眼神中充滿了信任與期許道:“張時,此次瘧疾疫情,你表現出色。不僅敢於直言,指出申宏的錯誤行徑,還積極投身於救治工作,為戰勝疫病立下了汗馬功勞。朕決定,任命你為太醫署副署長,負責領導大漢的醫療改革工作。”

張時聞言,心中既激動又忐忑。

激動的是,自己得到了陛下的高度認可和信任;

忐忑的是,深知這副擔子的沉重。

他連忙叩首謝恩,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道:“陛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重託。”

劉據接著說道:

“這醫療改革,千頭萬緒,但朕認為,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你要在太醫署內設立專門的醫學學堂,廣招天下有志於醫學的青年才俊,聘請經驗豐富的太醫擔任教師,傳授他們先進的醫學知識和治療技術。同時,要鼓勵他們進行醫學研究

目錄
什麼?女帝也是穿越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