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平定了戰亂(第1/3 頁)
面對邊境的危機,曹操和李逸迅速召集眾將齊聚營帳商議對策。營帳內氣氛凝重,人人面色沉重。
曹操面色嚴峻,目光中透著憂慮,說道:“外族猖獗,擾我邊境,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吾等身為將士,肩負保家衛國之重任,當如何抵禦?諸位暢所欲言。”
李逸挺身而出,抱拳說道:“主公,末將願親率大軍出征,不破敵軍,誓不還朝!定將外族驅逐,保邊境安寧,還百姓太平!”
曹操微微點頭,眼中滿是信任與期許,說道:“李逸,此次出征,責任重大,關乎國家安危,百姓生死。務必小心行事,切不可魯莽輕敵。”
李逸領命,點齊兵馬,馬不停蹄,日夜兼程奔赴邊境。一路上,風餐露宿,卻無人有半句怨言。
李逸不斷鼓舞士氣:“將士們,我們身後是家園,是親人,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此戰只許勝,不許敗!為了國家,為了親人,我們要血戰到底!”眾將士齊聲高呼,聲震雲霄。
到達邊境後,李逸發現外族軍隊不僅兇悍無比,而且熟悉地形,善於遊擊作戰,使得曹軍陷入極為棘手的境地。
但李逸並未有絲毫退縮之意,他身著重甲,親自登上高處仔細觀察敵軍動向,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經過深思熟慮,制定了詳細周全的作戰計劃。
在一次激戰中,李逸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揮舞著長刀,勇不可當。然而,不幸被敵軍冷箭射中。
副將心急如焚,勸他回營帳療傷,李逸卻堅決拒絕,目光堅定如鐵,大聲說道:“此時正是關鍵時刻,我怎能退縮!身為將領,當與將士們同生共死!”
他帶傷指揮作戰,曹軍將士深受鼓舞,個個奮勇殺敵,以一當十,終於擊退了外族的一輪兇猛進攻。
然而,外族並未放棄,他們重整旗鼓,補充兵力,準備再次發動更為猛烈的攻擊。
李逸深知,若要徹底解決邊境之患,必須給予外族致命一擊,否則後患無窮。
他派出精明能幹的探子,四處收集情報,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經過數日的努力,終於發現了外族軍隊的糧草營地。
他當機立斷,決定夜襲糧草營地。
是夜,月黑風高,李逸帶領一隊精兵,悄無聲息地接近糧草營地。
一聲令下,曹軍如猛虎下山,勢如破竹,瞬間點燃了敵軍的糧草。火勢沖天,外族軍隊大亂,自相踐踏。
曹軍趁機發起總攻,喊殺聲震耳欲聾,打得外族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邊境終於恢復了往日的平靜,李逸和曹操的威名再次傳遍四方。百姓們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經過這場艱苦的邊境之戰,曹操和李逸得以短暫休整。然而,看似平靜的表象下,朝廷內部的權力爭鬥卻如暗潮洶湧,愈演愈烈。
一些嫉妒曹操和李逸赫赫戰功的大臣,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添油加醋地描述他們的勢力如何膨脹,試圖以此來削弱他們的影響力。
曹操和李逸不得不分心應對朝廷的明槍暗箭。李逸一臉憂慮,向曹操建議:“主公,如今局勢複雜詭譎,波譎雲詭。我們需在朝廷中尋找志同道合的盟友,以此來穩固地位,方能在這爾虞我詐的權力旋渦中立足。”
曹操深以為然,微微頷首,目光深沉地說道:“李逸所言極是,吾等需謹慎行事,精心謀劃。”於是,他們開始拉攏一些正直且有遠見的大臣。
但他們的行動引起了反對派更激烈的反擊。反對派如同瘋狗一般,聯合起來,不擇手段地誣陷曹操和李逸擁兵自重,心懷不軌,意圖謀反。
訊息傳到曹操和李逸耳中,兩人在營帳中相對而坐,陷入沉思。李逸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說道:“主公,此事非同小可,不可輕視。若處理不當,我們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多年的心血與努力將付諸東流。”
曹操目光堅定,猶如寒星閃爍,語氣決然地說道:“吾等忠心耿耿,日月可鑑。定能憑藉智慧與勇氣度過此劫,那些奸佞小人休想得逞。”
他們決定面見皇帝,澄清事實。在莊嚴肅穆的朝堂之上,曹操昂首挺胸,慷慨陳詞,聲如洪鐘,陳述自己和李逸的赫赫功績以及一片赤誠忠心。
皇帝坐在龍椅上,神情猶豫不決,目光遊移不定。此時,曹操在朝廷中的盟友紛紛站出來仗義執言,為他們說話。有的大臣列舉曹操和李逸的戰功,有的大臣闡述他們的忠誠和正直。最終,皇帝在權衡利弊之後,選擇相信曹操,化解了這場驚心動魄的危機。
但經此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