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1/1 頁)
床上攪亂的被子,一半在床頭凌亂疊皺,另一半則在地板上不均勻的鋪開。
天朦朧亮,微弱的陽光只有這樣一點兒,剛好才能夠到陽臺的那麼多——
“與奇怪的夢相對的,是無趣的現實。”
風行這樣想。
回憶著夢中的一切,他看著合緊了又放鬆的手,觸感,力度...
現實,這才符合認知。
再無比清晰的記憶,也總會被遺忘,不知多遠的時間之後,所有者腦中,它的獨一無二也會因無意義而不復存在。
相對原本預定的上學時間,風行起早了幾分鐘,這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回想,以及賴床。
現實總在重複,但也會有幾天是新的開始。
比如今天,再不濟的人也會稍微整理一下著裝與衣領,風行不愛打扮,比起那樣,風行更願意平平常常的去面對新事物。
但也正因如此,從小學開始,被別人莫名扣帽子的次數越來越多,即使到初中也沒什麼真正能相處的來的朋友,久而久之變得被孤立,乃至針對。
但那些人直到畢業也沒敢對風行做些什麼,只是在拉著周圍的人造謠、做黑——
對這種事百晝風行也懶得去理會。
鏡子前,梳理完著裝...習慣性的撩了下頭髮,雖說眼睛還是半睜半閉的狀態,但對於日常洗漱的熟練風行已經可以做到完全不靠意識驅使,全憑身體自主的操作著。甚至對於他來說,這小會兒時間甚至還可以補補覺。
大致過了五分鐘,所有的一切都已經整裝待發了,風行背上挎包走到門外,對屋裡大聲說了一句“我出發了”之後,便關了門,摁了下樓的電梯。
隨著閃著瑩燈的數字由9逐漸變小,直到1後才停了下來...
然而,電梯瑩燈上的數字1並不是指地面,這裡的地面,是一棟佔地巨大的盤形大樓的樓頂——
在城市規劃上,為了節約用地,居住區的一部分與商業區合併,既方便了居民,又節約了佔地,是社群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寬宏的“地面”上,有公寓、別墅、河流、草樹、摻雜交錯的小道、獨立的閣樓、許多的健身器材或場地,以及各種數不及的特色識標。
這樣的社群足夠滿足生活上的所有需要,如果不是工作上學或有什麼事,也許根本不需要離開社群。
走過一段漫長的樓梯,便可離開社群公園直達地面,再經過一條幽靜的鵝卵石小路,便可看見拐道的另一邊,那條集商業、居住、社群以旁,美觀、綠化、乾淨於身的長路:
風芝路。
但對於處於這條路上的旁物,風行都無暇於顧,只有這條路本身,才是他所懷念的。
風行已經走了三年了。
初中母校也同樣坐落在這條路上,他很早就開始接觸並熟悉了這條長路。
它的周圍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動,有時微弱,有時明顯,就連這條路本身,也有在被什麼一點點蠶食著。
它在越來越來符合這個世界,這個時代的樣子。
不過不管附帶物如何改變,只要當你走到這條路上,就好像能聽到它的喚聲一樣——
海夜城是沿海城市。
幾十年來,一直是世界上飽受好評的代表性旅遊都市,在那個時候的海夜城,一切都顯得那樣愜意。
直到——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資本出現了,並以很快的速度經濟佔領了一片又一片區域。
各個主要地區商業空前,高樓林立。
如果說,只是被資本逐漸蠶食,那至少有些是無法改變的。
對於它的擴張,他們沒有什麼實際性的作為。政府,總有一天會來管控,並保護起這片淨土的吧?
海夜城的人們這樣想著。
不過,
這種來自外界的依靠從某一天開始被徹底打破了——
世界上的和平局勢改變了,政府開始著手改變這塊區域,政治上的對峙需要轉型沿海的關鍵城市。
經歷了一段時間累積的資本雖然有做讓步,但很多關鍵路段並沒有多少客套話。
不變的——
只是林立而起的高樓與隨時間漸行漸遠的安樂鄉,變成了政治的籌碼與資本的玩物。
某天,人們終於想要反抗...在初晨與夕陽都感受不到當初時...
只是——
一切,早都已經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