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不同的工種(第1/1 頁)
自己的孩子送了過來。然後事情就變成,輪到了學校挑學生的階段。像文卓那種一人多專的好苗子,肯定是要多收的。
雖然小神知道,未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的知識儲備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人,一個不怎麼優秀的人,與人工智慧搭配後,也能滿足一些較為基礎的工種需求。但是有些對基礎技能知識儲備多的工種,還是需要人本身也要掌握的七七八八。而且末日地堡也要考慮萬一人工智慧宕機了怎麼辦,不能過於依賴這些外在工具。
如果不需要住進末日地堡,如何在人工智慧時代,改革教育,也是一件需要反覆嘗試的事情。
如果讓小神來思考這種問題,小神的傾向是,第一步,先從老師入手。也就是國家要先篩選出非常多的,很厲害的不同學科的老師,給這些老師發年薪制,以及一定的崗位級別,可以讓學校很配合這些老師,讓老師去他們學校篩選出老師自己認為滿意的學生,一個或幾個,然後直接把學生帶到大學裡,進行快速培養。只要這老師認為學生已經掌握了這個知識要點,就可以馬上繼續推進下一個要點,不需要等待,就是不停地一直教下去。然後這樣一些學生,將來要麼安排進入科研,要麼變成老師,去培育下一個學生。
這件事推進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蹩腳的老師,混入其中,為了減少這種情況普遍發生,就需要對老師,互相進行盲評,隨機安排其他老師,對老師的培養成果,進行評估。
國家的科技競爭力,其實還是要想辦法把厲害的老師,和厲害的學生,透過不拘一格的方式,給篩選出來,減少被埋沒。
至於目前學校裡教的東西,很多都被人工智慧超過的事實,以及改革過程中,涉及到那麼多的教師飯碗的問題。或許思考這個問題,還是要把問題的核心給正確梳理出來。
人工智慧帶來的挑戰是,學校教了學生那麼多年,結果學生畢業後,發現自己被人工智慧給取代了,因為自己學的東西,甚至都不如人工智慧。
那麼如何給學生謀劃出路,是否應該尊重事實,科技正在跨越奇點,生產力的提高再次騰飛,核心矛盾變成了,沒有足夠的需求,去匹配那麼高的生產力。
所以,問題是否可以從需求上想辦法,例如給每個人發錢,然後培養出區別於以往的經濟迴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