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森語蜂巢宮(第1/2 頁)
再加上楊家獨自設計研究的通風空氣過濾系統,那更是如虎添翼,直接解決了這座建築最大的難題,通風和異味。
而且就是對管道形成了很大的壓力,但對楊晨來說,完全不是事。
金手指了解一下,直接用銅管代替,從空間具現而出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塑性,想要什麼角度的銅管都可以。
於是,粗的,細的,彎的,直的,應有盡有。
西方建築師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生活上的變革。
城市配套也被搬了過來。
抽水馬桶,地下水道,電線通道,汙水管道,自來水,等等,全部實現。
兩個打通的水井也被連線起來,一個60度的溫泉水,一個是普通淡水。
透過抽水裝置,直接運到建築的各個角落,擔心水量不夠,還把第三個水源地也給挖了出來,但有點遠,以後再慢慢連結過來。
這種設計的好處,還有一個,那就是安全性。
四大旋臂都是分割的,各不統屬,用非常堅硬的大理石和金屬隔開,炸彈都沒用。
只有從最中心才能交匯。
當然,中心區域也可以直接關閉任何一個旋臂,讓它們直接處於獨立狀態。
從這就能知道,楊晨這個家主,居住在什麼地方了吧。
沒錯,就是最中央。
這裡擁有5000平方米的空間,最高26米,最低也有18米。
除了一些樹幹被包裹,形成一根根柱子,其他地方直接敞開。
沒有搞什麼房間,隔斷,而是就這麼大大方方的亮出來。
能想象到5000平方米空間出現在眼前,是什麼概念嗎?
就像去演唱會,去看球賽,那種宏偉,那種舒暢,那種無拘無束。
在這裡,建築師們的意思,是打造一個室內花園,形成十大景觀,分別是:宮,殿,亭,臺,樓,閣,軒,榭,廊,坊。
這十大建築風格,那是各有不同。
第一個叫森語宮,不用說了,這就是楊晨的生活之地,居住用的,睡在這裡,會聽到森林的地域,悠揚而沉醉,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地理位置,和空間的迴響。
外面的森林,時時刻刻抖動樹枝樹葉,然後被樹幹傳回,又被這個龐大的室內空間傳導,就會形成這種神奇的一幕。
當然,要是不願意聽,也可以開啟靜音模式,這裡不再細說。
第二個,就是蜂巢殿,這個名字暫且用,以後肯定會改,楊晨並不滿意,這座殿的作用,是工作的,書房,會議室,資料室,等等,都在這裡。
至於接下來的亭,臺,樓,閣,軒,榭,廊,坊。
則是遊玩,觀景,賞花,品茶,看戲,聽曲的所在,完全是為了享受建設的,以後自然會一一呈現。
不管建築師設計的多完美,終歸是要看效果的。
楊晨並不抱有太大的期望。
只希望最終的效果,能有他們說的一半,自己也就滿意了。
再來說說四大旋臂的分配方案。
首先,一個旋臂是用來當生活區域的,1300多人,全部生活於此。
按照計劃,一條旋臂的面積,是多平米。
所以,算下來的話,每人都能分到20多平米的空間,要是按照三層計算的話,就是60多平米。
實際上,當然沒有這麼多。
因為還有公共區域。
比如公共澡堂就佔據了1500平米,公共圖書館佔據了3000平米,食堂佔據了3000平米,公共教室培訓室等等佔據4000平米,再加上其他一些零零碎碎的,直接把一半給佔完了。
所以,分下來的空間,每個人只有不到30平米。
這已經足夠富裕。
但為了以後可能會繼續增加人口,所以楊晨不可能給每個人,都配上這麼奢華的居住條件。
直接按照20平米每個人來分配。
要是一家三口,那就是60多平米。
在這樣的深山老林,已經很奢侈了。
而每個房間內,都有獨立的廁所。
至於洗漱洗澡,吃飯之類的,都只能在公共區域,並不能支援個人獨立使用。
這也理解,畢竟,隱居地的資源,並沒有想的那麼豐富。
三處地下水源地,就算開足馬力,一天也就只能抽出幾千立方米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