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楊家人的生活條件(第1/1 頁)
沒錯,第四個旋臂,就是加工中心。
所有跟百工有關的,都放在這裡。
成衣房,神醫房,神工房,包括庫房,等等,全在這裡。
也是所有人工作的地方。
五萬平方米,直接被分割出了100個房間,差不多每個都有400多平米。
按照情況,分給不同的部門。
有的部門用的多,那就佔據兩個,甚至三個房間,有的一個都用不完。
就比如神醫房,一個房間是專門用來儲存藥材的,一個是專門煉藥製藥煉丹的。
至此,森語蜂巢宮設計完成。
如此龐大的建築,光是外在的隱蔽就是個大麻煩。
為了防止被發現,整個頂層都被半米厚的腐殖層土壤給覆蓋,然後種植上草坪。
如此一來,從上面看,完全就是普普通通的森林草地,根本不可能發現有什麼不同,因為角度問題,水平面的高低起伏也完全不當回事。
畢竟,對於幾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天空,地下那十幾米的高低差距,小兒科罷了。
建設的日子看似是單調且無趣的。
但其實並沒有。
對楊家人來說,隱居地過的每一天,都充滿了趣味。
哪怕沒有金手指徭役磁場的干擾,在這裡生活,也絕對非常有意思。
每一天,大家都神清氣爽的早早起床,然後成群結隊的來食堂吃早飯。
膳食房現在可是有60多人的,供應1300人是綽綽有餘。
重點是,材料夠好,很多東西都是稀有級別的,哪怕只有一兩種加在裡面,也足夠讓這口飯菜成為極品。
更何況,膳食房的人進步非常快,在八位大廚的細心且毫無保留的教導下,每個人都是不差,放在外面,都足夠開一家大飯店了。
是的,沒看錯,膳食房已經有了八位大廚了。
因為,其中五個,是毛熊人。
作為西方白人,他們的烹飪手段似乎很單調,但千萬別以為人家就沒有大廚。
實際上,論飲食文化,整個歐洲加起來,絕對不會比華夏差太多。
按照地域劃分和人口分佈,就能明白,作為幾百萬平方公里的發達地區,幾億人類的生活區域,又有幾千年的文化傳承,怎麼可能在飲食方面差。
只不過,華夏人不知道罷了。
當五位白人大廚進入了楊家的體系,所有人都品嚐到了異域風情的美味。
尤其是糕點類,麵包,蛋糕,奶製品,糖製品的應用,等等,讓人大開眼界。
也就是楊晨,早就見怪不怪了,所以習以為常。
不得不說,楊家的伙食,簡直逆天,好到爆炸。
想想看,每天八位大廚,和六十多位高階廚師,一起為你竭盡全力的製作一日三餐,用的還是極品食材。
就問,這樣的日子,你去哪能享受到。
哪怕是大貴族,也很難湊齊這麼牛逼的廚師團隊。
而且,每天的飯菜都不相同,換著花樣給你吃。
可以說,楊家人每天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就是到飯點了,今天會做什麼。
就比如今天。
大家剛忙了一上午,就依次來到食堂。
說是食堂,其實就是用木板臨時搭建的庫房空間,方方正正,足有2000多平米,減去廚房用地,總共也就1500平米,並不能供應所有人同時用餐。
所以是分成兩撥的。
人們來到打飯的地方,赫然是自助餐模式。
足足21個大盤子,依次擺放著不同的飯菜。
並不是那種堆在一起,糊弄人的,而是精細擺盤而成,每一條魚都是整整齊齊,每塊烤肉也是一片一片的。
可見,廚師的用心並不會因為給誰做飯,而缺少職業敬畏。
色香味俱全,每個人都很自覺,只拿一份自己:()建立超級家族,從隱居山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