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營地,駐紮(第1/2 頁)
一下午的趕路,足足走了六個多小時。
到了晚上9點多,大部隊才找到了滿意的駐紮地。
人多也有不好的地方,什麼都不方便,趕路就不說了,就連找個寬敞點的駐地都不好找。
要是一個人就沒有那麼多煩惱,去哪都方便的很。
楊晨穿戴好衣服,裹的嚴嚴實實,緩緩走下車。
一天了,總不能都在屋裡待著吧,還是可以出來走走的,呼吸下新鮮空氣,看看風景。
此時,這個臨時駐地正陷入忙碌中,他也不打擾,只是四處逛逛。
在四處的林間穿梭,觀察地形,發現這裡是一個相對平坦且避風的區域,考慮到深山老林的複雜環境,還避開了陡峭的山坡、可能發生泥石流的山溝以及易被野生動物襲擊的巢穴附近區域。
四周有高大樹木環繞的林間空地,這些樹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擋暴風雪的肆虐。
楊晨點點頭,光是這個駐地選擇,就能看得出,周強等人確實花了不少心思。
要是自己,可能根本不會想那麼多。
李秀琴帶著侍女搬過來一套桌椅,還有火爐,茶壺。
正好坐下來看看他們怎麼幹活。
放眼望去,所有人都在忙。
有的人清理場地。用斧頭和鋸子砍伐一些低矮的灌木和樹枝,同時清理地面上的石塊、樹葉等障礙物。
對於積雪較厚的地方,用鏟子將雪鏟到一旁堆積起來,確保地面儘可能平整,防止帳篷搭建後出現傾斜的情況。
不到30分鐘,整片營地就有模有樣了。
接著就是開始搭建帳篷,分工合作,一部分人負責搬運和組裝帳篷支架,這些支架全部是用極其堅固的金屬結構製成,要知道,楊晨他們可是要在冰天雪地的大興安嶺生活很久的。
所有的帳篷都是加厚,加絨,加固,加配套的,如果不用金屬,反而用木頭,那根本堅持不了幾天。
隨著將一根根支架拼接起來,組成帳篷的骨架,隨後就像搭建一個複雜的拼圖,每個介面都要緊密相連,精巧又合理。
這可是楊晨從現代地球學過來的,他每年夏天最大的愛好,就是帶著帳篷去野炊,烤肉。
自然對帳篷不陌生,可以說,光是自己買的,就有十幾個。
從單人帳篷,到四人帳篷,都用過。
所以,對這方面,是很有發言權的。
當然,受限於材料,不可能真套用現代的結構,只能採用一部分。
但依舊足夠。
神工房的大師級工匠們融合了這些奇思妙想,直接搞出了這麼一套楊家獨有的創新。
每一個都是四人帳篷,開啟後,就是一個12平米的空間,裡面四個方向分別是床鋪,能睡四個人,中間則是大火爐,能燒水,能做飯。
同時,帳篷的頂部,也能隨時開啟通風,還分別有油燈照明,要是想單獨睡,也能開啟窗簾,形成一個獨立的小空間。
這還不算完,帳篷搭建好之後,一部分人還會在外面,和裡面的地面,鋪設一層乾草,或者樹葉,這些材料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熱作用,減少地面的寒氣侵入人體。
別看很複雜,其實也就不到30分鐘,整個營地就完全建成。
畢竟有500人呢,只是搭建100多個帳篷而已,四個人搞一個,並不困難。
但千萬別以為這就完事了,在帳篷搭建好後,還要開始佈置防禦設施,安全工作,那是時時刻刻都不能馬虎的,在營地周圍挖掘淺壕溝,將挖出來的土堆在壕溝內側,形成一道矮土牆。
在土牆和壕溝之間,會設定一些簡易的陷阱,如尖木樁陷阱,用削尖的樹枝插在地上,尖端朝上,隱藏在草叢或積雪下,以防止敵人或野獸的突然襲擊。
同時,在營地的關鍵位置設定瞭望塔,士兵們利用樹木搭建起簡易的瞭望臺,派人輪流站崗放哨,觀察營地周圍的動靜。
這些工作,都是絕對不能馬虎的,在這個世界,哪裡都不是安全的。
所謂的深山老林,並不是真沒有人,實際上,這片土地,早在幾千年前,就有無數的少數民族,和漁獵部落,生活在這裡。
曾經的女真人,就崛起於此。
所以,要是突然碰到了少數民族部落,那一點都不奇怪。
而且,他們還不好惹,被現代社會融入,上有毛熊國,左有蒙古,右面有東北,與時俱進,手裡是有獵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