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想紅霞姐的第二天(第2/2 頁)
麥秸,用水浸溼後鋪到苫子架上,再用繩子一邊編織一邊固定,最終就會形成這樣一大張厚實、鬆軟的苫子,用來遮雨防水。
這種東西她好像在知青院也見過,好像是說用來夏天鋪在院裡乘涼的。她來的時間短倒還沒用過。
現在應該也有塑膠布了,但物資緊缺,塑膠布還沒有大量應用於民用生活,所以這種麥秸的用處就很大了。所以說農作物無論是根、莖、葉就沒有一處是浪費了的,千百年來傳下來的農民的智慧也不容小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今天提早下工了,等回去了發現男知青們也回來了。
這段時間他們可是累夠嗆。每天回來都是沒精打采的,腿都抬不動一下的樣子。相比起來她們幾個女知青倒顯得活蹦亂跳了起來。但付出的勞動不一樣,得到的工分自然也是有很大區別的。
她們一天最多隻能算6個工分,而男知青們這段時間最少的也有8個工分。
等他們吃完晚飯,雨都沒下下來。這樣再好不過了,要不然洗漱收拾的時候到處都溼噠噠的也不方便。
蘇媛虔誠得希望今晚就下雨吧,最好多下幾天。
從她來這這幾個月來,就沒下過幾次雨。前面幾次農活緊張,雨也不大,還冒雨在地裡幹活。
但最近明顯有點旱,大家聊天都不盡興了,她就聽大家聊天的時候發愁地感嘆過,希望老天爺可憐可憐老百姓,趕緊下雨吧。
有時候碰到大隊長,也是愁眉不展的。要是還不下雨就只能自己從河裡拉水澆地了。費事兒不說,也澆不透。
但這裡比較好的一點是,挨著大河,即使真到了那地步,起碼還有水可澆,減產是一定的,但起碼還能打下來點糧食,不至於顆粒無收。
農村人全靠老天爺吃飯,不下雨,就打不下糧食,就要餓肚子。餓肚子的滋味人們還有印象,可誰都不想再體驗一回。
蘇媛雖然沒體驗過餓肚子的滋味兒,但有原身的回憶,她雖然在城裡,家裡條件還不錯,但那三年自然災害也是餓過肚子的。
所以今天這個天氣,有經驗的人都說肯定會下雨,大家眼見地下工的時候都高興地很,還聽到有人說下雨了,就能去山上採蘑菇了,好久沒吃新鮮蘑菇了。
可不是嘛,蘇媛早就想採,但竟然還沒采過。
所以她是真切盼望老天爺給點力。
:()七零之同志,處個物件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