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掰玉米(第1/2 頁)
第二天早上,天還沒大亮,院子裡還沒動靜,倆人也早早的起來了,今天就要開始收玉米了,而且今天輪到了蘇媛做飯,所以她本來也得早早起來準備早飯。張紅霞經過了一晚上,早上看起來人沒那麼萎靡了,而且經過這件事,她也算是認可了蘇媛。
之前她對蘇媛釋放善意也只是按慣例稍微照顧提點下新知青,經過這段時間相處,已經對蘇媛很有好感,平時也當蘇媛是個懂事乖巧的小妹妹來相處,現在才發現,遇到事兒了她雖然也害怕,但還是能扛得住事兒,也願意冒險救人,算是有勇有謀了,總之很值得深交。
蘇媛要是知道張紅霞對她評價這麼高,她怕是非常汗顏了。她還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只是個膽小怕事,沒什麼大理想,不害人,能幫把手也可以幫把手的普通人罷了。
張紅霞睡不著了,乾脆起來幫蘇媛一起做飯。蘇媛這段時間也會幫忙打下手,對於做飯已經比較熟練了。更別說她在家也是要做飯的,這個年代的孩子很少有不幹家務活的。
倆人合作倒也快,在其他知青陸陸續續起來後,也蒸好了菜窩頭,還煮了紅薯粥,說是粥,其實紅薯多米少,米也不是稻米,是高梁米,這邊偏北方,種麥多,稻米基本沒有,農村有的老人都沒見過稻穀,更別說嘗過大米飯的味道。
等大家迅速吃好早飯,出門時已經聽到隊裡大喇叭在催集合了。
今天收玉米就不是知青們單獨劃出來了,而是被大隊長分派給了各個小組,畢竟收玉米又不難,不像割麥,掌握不好方法,有可能麥割不了幾把,反而把腿劃傷了,也確實每年麥收時節都有人受傷。
現在把知青打亂劃入社員小組,由社員帶著既方便管理也能提高效率。
讓蘇媛沒想到的是她跟林佳被分到了二組,還有這次來的新知青王明明。王明明看著年紀跟林佳差不多大,也不知道是確實年紀小,還是長得娃娃臉顯嫩。看樣子家庭條件就很好,從小被寵愛著長大的小男孩,開朗活潑。
這些天新老知青能迅速融入,飯桌上也沒那麼尷尬,還多虧了這小孩兒活躍氣氛。
二組組長是宋大娘,是大隊長王保國的媳婦兒,叫宋秀芬,也是村裡的婦女主任,看著就幹活爽利。她帶著的大娘大嬸們也都是幹活的一把好手,每天基本都能拿89個公分,麥收時節更累是算滿公分的,男人們好好幹基本可以拿12個公分。
果然到了地頭,組長分配任務後,大家就開幹了,大娘們手揮動的賊快,一扒一擰就是一根玉米,宋大娘給她們3人示範後也就讓她們自己幹了,剛開始雖然沒那麼快,但慢慢也掌握了規律,速度就提上來了。
收過幾壟後後面有人緊跟著會把玉米稈割倒,進行晾曬,到時候收起來可以做草料。
在此期間,小孩子們可以在地裡撿撿玉米粒兒。總之,除了逼不得已請假的也是男女老少齊上陣了。
收了幾壟後蘇媛覺得還算簡單,不算太累,還有餘力聽聽周圍社員們的閒聊。等到半上午就覺出手疼腳疼了。
收玉米最難的不是掰玉米,其實是這個勞動環境。人要鑽在玉米杆縫隙裡,葉片鋒利,太陽出來後,壟道里又悶又熱,出汗後,玉米鬚還會刺撓的你不知從哪兒撓起。
蘇媛出門時看到林佳和姚芳芳捂得嚴嚴實實,雖然不明白,但也趕緊找了條毛巾備上了,跟著重生人士學準沒錯。果然後來就用上了,看看王明明那臉、那脖子,只覺得心有餘悸。他本身面板白,除了脖子胳膊上被劃到的細小傷口,都是他撓的一片一片的。其他老知青可能是習慣了,並沒有這種情況,包括兩位女知青都是面不改色的。連張華都沒什麼反應,很大可能每個人面板敏感度不同。
蘇媛可不想試驗自己會不會過敏,包嚴實點,雖然熱,但也是物理防曬了。要不然秋收後不得曬黑好幾個度。反正蘇媛本人是一曬就黑,當時大學軍訓完直接曬成了一塊黑炭。至於這具身體還沒有這麼長時間的戶外活動,也不知道耐不耐曬,但現在紫外線這麼強,即使不是為了白面板,單是保護面板,做好防曬也還是很有必要的。
蘇媛雖然沒有被劃傷,也沒過敏,但兩手手指因為撕了太多玉米皮,線手套都磨薄了,手指不光僵硬,也已經有點腫痛了,尤其是大拇指,感覺指甲蓋都要掀翻了。
腳後跟也疼的只想坐下來。
在現代蘇媛就是能坐著絕不站著,能躺著絕不坐著。現在哪哪都疼讓她懷疑是她懶惰的靈魂影響了這具年輕身體。
後面蘇媛就是憑著精神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