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無心插柳(第1/2 頁)
老村長起初對賀蘭這個發動全體村民做食品廠推銷員的計劃持懷疑態度,不是懷疑賀蘭想一出是一出,而是懷疑這件事的可行性。
“村裡有一個算一個,祖祖輩輩全都在土裡刨食,你讓他們不種地改進城去賣嘴皮子,我怕他們連嘴都張不開。”
“您這就是大家長的思維方式,總覺得孩子小撒不開手、不放心。”賀蘭打趣道,“您想,推銷員跟二道販子有啥區別?”
老村長想了半天,回道:“二道販子賺錢自己花,推銷員是給廠子賺錢。”
“也對也不對,推銷員可不是給廠子賺錢,他們也是給自己賺,只不過賺的是月工資,不是時時都有的毛票。”
賀蘭準備引進上輩子打工時公司的銷售層級模版,為推銷員們設立相應的等級,每月的銷售額達到一定數量會升級,每升一級除了提成會相應的多一些,還會配發額外的獎金。
當然,這個規定針對的是所有產品,不單單針對獨立包裝。獨立包裝雖好,但散貨的下沉市場規模龐大,以現在的國民收入和城鄉居民比例來看,說散貨能跟獨立包裝平分秋色一點都不為過。
所以賀蘭準備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任何一個有發展空間的市場她都不準備放過。
喜歡自己賺錢自己花,不想去賣嘴皮子?沒問題,反正貨品質量都是一樣的,批發散貨的時候有獨立包裝的配額,買多少散貨必須連帶購買一定數量的獨立包裝,有建議零售價,只需要照著賣就行,全縣都一個價。
喜歡走街串巷找人嘮嗑又嫌帶貨不方便?更沒問題了,廠裡可以送貨,你只需要跟去把貨款帶回來就行,省時省力。
賀蘭打的就是憑藉散貨現有的銷售規模,帶動獨立包裝迅速佔領市場份額的主意。雖然大多數二道販子們都對她強買強賣的規定感到不滿,但礙於辣條和薯片都是食品廠的蠍子粑粑——獨一份的買賣,他們想不做都不行。
與此同時雖然村長多次發動村民做食品廠的推銷員,但響應者寥寥無幾。好不容易有兩個做得不錯的,卻幾次三番被二道販子們嘲笑是給地主扛活的長工,自己光著屁股卻操心地主老爺的買賣不好。
一個半途而廢,另一個勉強堅持到月底便重新迴歸了二道販子的懷抱。
村長半點不愁,整天在食品廠裡溜溜達達。以前豆腐廠開工時是什麼樣?現在食品廠開工又是什麼樣?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現在的狀況完全符合他的預期。
在他看來賀蘭還是年輕,太激進,總想一口吃成個胖子,哪有那麼容易的事?飯總得一口口吃,事情得一步步做,急不來的。就像辦這個食品廠一樣,當初他就是耐得住性子才終於等到恰當的時機,他要是著急就不會有今天的食品廠了。
賀蘭著急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膨化機的尾款還高懸在她的頭頂,二是偌大一片市場完全空白,不趁現在捷足先登要等到什麼時候?等到別人出了仿品自己再追悔莫及?
膨化機誰都能買,牛筋面在隔壁省也算暢銷,不過是暫時沒人將牛筋面和零食聯絡到一起罷了。誰能保證沒有天賦異稟的選手橫空出世發明出味道更佳的調料,一舉搶佔市場份額呢?畢竟國人的模仿能力強大,沒有什麼是不能複製的。
別人指望不上,賀蘭只有親自出馬。東郊小學附近的商店和門市部意料之中被她輕鬆拿下,南門小學和少年宮附近的也不在話下。
漸漸地,賀蘭的推銷行為引起了絕大多數二道販子們的不滿。人人都抱著吃獨食的心態妄想賺個盆滿缽滿,賀蘭絕不錯漏一個的態度顯然跟他們的意願背道而馳。
堂堂一個副廠長竟然跟批發散戶搶生意,也太不要臉了。
態度好一些的比如陳雪華,私底下找到賀蘭商量,南門小學附近的商店門市能不能由她來負責推銷,不要提成也行,她就想保住南門小學這塊自留地。
態度不好的招數可就下賤多了。賀蘭以裝置入股食品廠街知巷聞,那臺膨化機的價格在村委會內部更加不是秘密。就有人忍不住納悶,她們這對孤兒寡母在陳莊村落腳不過短短三四個月,哪兒來那麼多錢買機器?要是真有錢就該去住樓房,何必租別人家巴掌大的後院,也不知道她那麼多錢都是從哪兒來的。這部分人以秦老二媳婦為代表。
流言蜚語的傳播速度向來極快,等傳到村長耳朵裡的時候他自己兒子陳進峰都被拖下水了。傳聞村長之所以非要堅持跟賀蘭合作辦廠是因為相中了她當兒媳婦,要不怎麼賀蘭說什麼村長都同意呢。
賀蘭習慣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