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話 獸頭(第1/2 頁)
“不過呢!你最好別騙我,我是被老闆派出來的,你也知道我老闆,她也不是省油的燈”我說道。
用萍姐來壓他,不知道這算不算恐嚇,不過萍姐的名頭還是可以的,絕對能震一下。至於老禿驢會不會這時候翻臉,先不管。
老董說這個陶片應該是14世紀朝鮮地區的,那時候叫朝鮮不準確,叫高句麗也行,新羅也可,歷史上出現過的國名當中,百濟也強大過一段時間,幾乎佔據整個半島。權當是一個地區稱呼就可以,不要求真。
箕子朝鮮留下的文化特性,很長一段時間都有影響,這不僅僅是反映在文化上,就連人心觀念,都全盤照搬中土。根本原因是,中土文化理念,符合當時統治階級的利益。
這些陶片,真就可以說它是箕子朝鮮時代的東西。幾乎那個時期的酒器,所有帶專用的圖騰標識,都是比較有知名度的酒肆專供酒器,是權貴們才能享用的。
說白了這也是古人生意經營上一種提價方式,比我們現代人掌握的要嫻熟,也是跟我們中土學的。
換言之就是,這東西是要有身份才能買到的那種,黑色的外表說明燒製工藝很好,可是裡面的材料就不太理想,內胎灰色泥膏裡面還有雜質,應該不是遼東半島出產的材料,是那邊普通的灰泥參雜了中原地區的膠泥。
問題就出在這裡!
老董講了一大堆材料的線索,大概只聽懂中原地區不是特指中原,而是當時朝鮮對漢人地區的總稱。膠泥是來自漢人地區,從摻雜一些當地材料來看,只能猜測是因為原料很貴。貴,就要有能享用得起的人才能享用。中土膠泥,這裡面就大有文章了,路途遙遠,古代的朝鮮人真有大老遠運送膠土的必要嘛?這裡涉及好多因素的好嗎!運輸方式,走陸路還是走水路,那麼遠的年代,走水路的話造船技術允許嘛!
腦袋裡好像沒有這方面的知識!不對不對,我好像聽說過,西漢文景之治以後,漢代的造船好像就領先世界。
我馬上說道;“先別管製作材料了,這個獸頭怎麼解釋?”。
老董說道:“就是這個獸頭還有些來頭。在那個時期的朝鮮酒具上有獸頭標誌的大多都是貴族才能使用,朝廷大員也不可以,原因沒別的,等級制度而已。這個獸頭在朝鮮地區以往的發掘也有出土,我們東北也有一些發現,不過很少。早些年我見過一個酒杯,上面就有這個獸頭”。
是朝鮮地區使用過,也使用了很長時間。但是這東西卻是我們商代的東西!
“想要搞清楚,就要去河南”董師傅的話讓我心涼半截。
小爺我哪有時間去河南!
訊息應該沒錯,那破陶片上的獸頭是萍姐感興趣的原因,破陶片上的獸頭樣子憨態可掬,看不出來是什麼獸,眼睛像魚,總體輪廓像龜,可是頭頂紋線也更像公雞。老董斷定應該是一種神鳥,絕對有它專屬的象徵意義。
“不過呢!我可以給你一點參考”董師傅見我湧上一絲惱火的樣子,接著說道:“是什麼咱們不用求證,但是古代的神話裡,為王母採集仙丹的金足烏,咱們可以拿來參考借鑑一下,是神鳥沒錯,究竟是哪個神鳥就不用較真了”。
“董師傅,謝謝你的指教,沒什麼事我也不在這麻煩你了,再見”。客套的話誰都會說,買賣結束,你懶得看我,我更懶得看你。
哪來的什麼神鳥,你個老不死的神棍,只要知道陶片背後有看頭就夠了!
哥閃人了,時不我待啊!
拿著破布包出門後拐個彎就扔進了垃圾箱,故意使個大勁,嘩啦啦地稀碎。
我可不想在長春多呆一會兒了,去旅店收拾了物品,打車急奔火車站,在計程車上給萍姐發了一個資訊‘下午回哈市’。
長春和哈爾濱往來很方便,中午11點多就有慢車。
坐在候車室裡,回想這幾年和萍姐她們相處,真的沒什麼可珍惜的,她是越來越不好說話了。從前遇到事兒,她還能問問你怎麼想,也能聽聽你的建議,後來乾脆不聞不問了,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呵斥,我感覺她好像對我已經不那麼重視。
這種感覺貌似出現好久了,最近才發覺有點不太對頭,也許這是第六感也說不定。不被重視,是不是自己的毛病,遇事總要先想想自己的不是,這是個好習慣。
五年軍旅,受益良多!我有問題一定改!
不過此時,我可不認為是自己身上有問題。
車行很快,到達船舶市場還不到下午3點。走進大廳大門,遠遠看到萍姐在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