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浮光躍金(五)(第1/2 頁)
,形似猿猴,步賽虎行,落地生根。
莫尋蹤氣沉丹田,二目平視前方,左右提膝,站成和善師傅一樣的剪子步型。
兩人交手,一隻腳跨前,另一隻腳就跟隨向前邁一步。
善師傅擰腰切胯,含胸拔背,糅合八路基礎拳法,輪流反覆對莫尋蹤進行回擊。迅猛有力,氣勢磅礴。
莫尋蹤腰馬合一,身腰和順,放長擊遠。
跟人高馬大的善師傅比起來,他雖年紀小,個子也小,行事卻是膽大,出手毫不留情,和對手打起來更是絲毫不含糊。
他透過活肩、探背、舒臂等獨特身法,使身體關節得到極致舒展,如同一把被拉至滿弦的強弓,手臂好似瞬間延伸,極大地拓寬了攻擊的疆域,彌補身量不足帶來的劣勢,揚長避短。
以腰脊為軸,莫尋蹤的力量仿若扭轉的蛟龍在體內盤旋蓄勢,繼而沿著肩背手臂洶湧奔騰,最終在拳鋒與掌心處如火山噴發般釋放,其威如矢破長空,直擊遠方。
善師傅暗暗咋舌,這小子好強悍的肉身力量。核心力量和協調性也相當恐怖。
那當然,靈佛心不是開玩笑的。
然而最令人驚豔的是莫尋蹤的武學智慧。
劈掛如風勢猛烈,掌影翻飛似雷電,動作舒展,疾帶多變,起落鑽伏,勁力飽滿。配合靈動多變的步法,或腿出如風電,或拳落似星沉,令對手難以近身。
他仿若能提前洞悉戰局的每一處細微變化。
在身體尚未有所動作之前,意念便已如靈雀探路,延伸至對手的周身乃至更遠。
每一次出招,他的意念都緊緊鎖定對手,引領著力量的走向,使其不偏不倚、勢如破竹。
在與年長者的對抗中,莫尋蹤不僅有肢體的剛猛,更具精神層面的威懾,意欲令對手在氣勢上先輸一籌。
連環步、龍形步、蛇形步、鶴形步、鴛鴦步……
兩人在較量的過程中,已將整套基本步法結合連環跳躍腿法打了一遍。
善師傅口述訣竅:
“背似虛靠長杆,頭如有絲牽頂。身似騰雲駕霧,兩腳似踩水懸空。引手捋帶如猿猴探臂,抽臂拍穿似無節皮鞭,足趟稀泥像鬆弛無裡,撤步閃臂似利斧劈山。”
日頭漸漸爬上來,陽光一瞬間衝破霧靄,兩人留在地上的影子逐漸變短。
當太陽逐漸升向正上方時,教學儼然已經進入到最後階段。
弓步衝拳勢,鑽拳進步攔。貫耳蛇舔腿,擦步穿山掌。連拳踢彈腿,鎖肋跺子腳。挫步纏絲腿,伸繃十字腿……
此基礎拳法左右並練,拳腿並用,內外兩功同行。
功在於內,形領於外,滋精育氣,氣意相溶。講的是伸縮吞吐之功,陰陽頓挫之法。
上盤進擊以劈砸招術最多,力度大,拳勢猛。
下盤發招講究腿三寸不過膝,招式小,速度快,攻時無被克之虞。用意不用力,實中求虛,動中求靜,不使有分毫之拙勁。
閃如輕風退拔刀,躥高縱遠似狸貓。拳似流星眼似電,腰似蛇形腿似鑽。
師生二人同時拔劍發起猛攻,以劍為拳械和拳腳功夫聯絡起來練,拳腳共三十餘路,劍法則多達五十餘路,分路習之,共四百個勢子。
武術與劍法在這一刻完美融合,於一招一式中感悟身心合一。
武學博大精深,淵源流長。
各派武學都有對應的自家兵器,道真一脈的兵器就是劍。
所謂兵器,其實就是手臂的延長。
人類最早的防身工具是身體本身。傳統基礎的拳腳功夫,看似最不起眼,最平平無奇,往往都是可以加到兵器上使用。
俗話說的好,拳成兵器就。
拳腳懂了,功夫上身了,勁力打出來,打法練出來,劍自然而然也就會使了。
“以前我總說,拳成兵器就,莫專習刀槍。”
“拳,為百兵之母。一法通百法通,一法不通百法亦不中。”
“若能學得拳中之真理,則無論刀、槍、劍、戟等十八般兵器,稍加指點,俱無不精。”
“使劍者往往拳劍並重,重劍而輕拳者,倘若遇上難以拔劍或者劍不在身邊的緊急情況,不免成為待宰羔羊。更何況拳術對練氣也大有裨益,故而素來用劍名家拳腳功夫也絕不會弱。”
“現在的學生聽不進去,不耐煩學我這點枯燥的拳腳功夫。你瞧見沒有,那心思一個個都飛到外頭去了,不用問我就知道,他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