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櫟陽縣伯(第1/2 頁)
一系列大臣官職的調整,瞬間引起群臣的議論。
很多大臣看向魏徵的眼神,羨慕嫉妒恨等等都有。
之前魏徵官職為諫議大夫,負責規諫皇帝,檢查朝政。
如今更進一步,讓不少大臣心中想法不一。
主要還是因為,魏徵之前是隱太子李建成東宮屬官。
趙銘依舊靠在柱子身後假寐,彷彿這一切都與自己無關。
就在趙銘準備繼續睡覺的時候,在最後的時候,他的名字被王德大聲宣讀了出來。
“趙縣子,快醒醒。”
趙銘身邊的官員,低聲對趙銘喊道。
趙銘也聽到了王德在叫自己,站起身揉了揉眼睛,打著哈欠站了出來。
御臺上面,趙銘的舉動,李世民看的是清清楚楚。
實際上,大殿內的所有大臣,有任何的小動作,李世民都能看得很清楚。
這就好像學生在課堂上,做小動作,老師在講臺上居高臨下,卻不盡收眼底一樣。
李世民眼角抽了抽,強忍住呵斥趙銘的想法。
接下來是對趙銘的冊封,這個時候呵斥,時機不對,
萬一有大臣接著他的呵斥,反對接下來對趙銘的封賞,豈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不自在。
等到趙銘暫定,王德才對著趙銘微微一笑,大聲宣讀對趙銘的冊封。
“趙銘者,工於技也。其任工部右侍郎時,嘗殫精竭慮,欲解民之困。
值大旱,禾稼焦枯,百姓苦不堪言。
趙銘乃苦心孤詣,研製抽水之器,名曰“抽水機”。
此器精巧絕倫,以水力驅動,能引江河之水溉田。
百姓聞之,皆欣喜若狂。
……
水流潺潺,禾苗得潤,旱情漸解。
趙銘之功……
帝甚嘉之,特封其為開國櫟陽縣伯……以彰其德。”
王德洋洋灑灑的說了一大堆,趙銘大致聽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那就是他在工部擔任右侍郎,發明抽水機,成功解決了今年的乾旱。
讓百姓避免了因為乾旱,導致的顆粒無收,所以他這個開國縣子,升為了開國縣伯,封地依舊還是在櫟陽。
爵位提高了,不過封戶沒有改變。
對此趙銘倒是沒所謂,之前老被人喊“趙縣子”,他就一直覺得彆扭。
這下好了,以後就是“趙縣伯”了,聽起來順耳得多。
到了年底,爵位還上升一級,趙銘內心很是高興。
當下,趙銘伏地而拜,朗聲道:“陛下聖恩,臣惶恐。臣不過盡綿薄之力,此皆陛下洪福所致,方使旱情得解,糧谷豐登。”
李世民頷首而笑,“趙愛卿莫要過謙,卿之功業,朕心自知。今封你為開國櫟陽縣伯,望卿日後亦能殫精竭慮,為朕分憂,為百姓謀福。”
趙銘再拜謝恩。
退朝之後,眾臣或圍著魏徵,或來到趙銘身邊。
趙銘對著想自己組合的人,笑著拱手致謝。
“各位,咱們就不要站在這裡了。”趙銘大聲道,“蘭桂軒走起,酒管飽!”
“這感情好,趙縣伯這次恐怕是要大出血了!”有官員打趣道。
“放心,各位屆時敞開了吃喝。”趙銘大聲說道。
這個時候,房玄齡同魏徵一同走了過來。
“趙縣伯請客,可不能少了老夫。”房玄齡笑道。
“都去,都去。”趙銘說著,對著魏徵一拱手,“魏公要不一起?”
魏徵輕笑道:“趙縣伯相邀,自然要去。”
一群大臣,說說笑笑出了皇宮。
小吳見到自家郎君出來,當即讓車伕趕著馬車過來。
“走,去蘭桂軒。”趙銘說了一聲,進了車廂。
其他個官員,也紛紛上了自家馬車,跟著一起往蘭桂軒而去。
皇城門口,王珪和韋挺面色陰沉的看著離去的一輛輛馬車。
“王兄,趙銘這小兒如今在朝中也結識了不少大臣,若是任其發展下去,以後恐怕真就是我等世家官員的勁敵了。”
韋挺擔憂的說道。
剛剛同趙銘一同前往的蘭桂軒的官員,他們全都看在眼中。
長孫無忌、房玄齡、李靖、程咬金、尉遲敬德、段輪、魏徵……
這些可都是朝中的大佬,有文官,也有武將,由不得韋挺不感到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