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帝后情深(第1/2 頁)
山中不知日月長,童子歌在道觀中過了快十日。
昨日,北疆傳來調令,要求他即刻返回北疆,據說可能會換成端木晏平前來。
然而,直到深夜,隊伍仍未出現。
當月亮高高掛起,將如水的清輝灑遍道觀時,那久未露面的老方丈回來了。
一直在觀門翹首以盼的童子歌趕忙迎上前,陪著老方丈一同往觀內走去。
童子歌深知老方丈醫術高明,料想他進宮後必定知曉內情,便忍不住詢問:
“方丈,您可是進宮面見皇帝了?陛下聖體是否抱恙?”
老方丈緩緩搖頭,輕聲說道:“陛下已然無恙,老朽剛到京城,便被打發回來了。”
說著,他環顧寂靜的道觀,問道:“童念卻將軍的人都回北疆了?”
童子歌點頭回應:“是的,不過陛下的影衛還在,方丈無需擔憂。”
老方丈神色平靜,“老朽沒什麼可擔心的……”
他目光落在童子歌身上,像是思索了許久,才沒頭沒尾地說道:
“公子,老朽從前覺得你面有神相,可仔細瞧,卻是老朽看走眼了。”
言罷,他轉身從案几上取來一筒佔籤,遞向童子歌,“公子,不妨卜上一卦,或許能尋出些端倪。”
童子歌雖覺此事來得突然,可看著老方丈鄭重的模樣,還是依言照做。
他伸手從籤筒中抽出一支籤,遞還給老方丈。
老方丈接過籤,剛一檢視,原本舒展的眉頭瞬間皺起,目光再次落到童子歌臉上,神色凝重:“公子,您幼時可曾患過一場大病?”
童子歌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下意識地點點頭:“方丈算得真準,確實有過。那時我年紀尚小,具體情形已記不太清了。”
老方丈眉頭並未鬆開,反而皺得更深,追問道:“那生病之時,可曾夢到過神仙之類的?”
童子歌微微眯起眼睛,努力在記憶深處搜尋,片刻後,無奈地搖了搖頭:
“似乎並沒有。當時燒得厲害,整個人昏昏沉沉,什麼都不記得了。後來聽家人說,可能是小孩子受了驚嚇,他們都覺得這事不吉利,便不讓再提,久而久之,我也沒再細究。”
老方丈沉默良久:“此籤應在公子身上,是‘薄相初瞻知命淺,善根久植似仙閒’。公子原是薄命人,卻因多行善事,於凡塵中一生修行,功德護身,久而久之也改了面相。”
童子歌臉上浮起一絲苦笑,神色有些無奈:“這麼看來,是我平日裡行善積德,積攢的功德延長了我的壽命?可要是真的這樣,為什麼還有‘好人不長命’的說法?”
老方丈神色溫和,目光裡透著幾分安撫,緩緩開口:
“公子切莫這般想。‘好人不長命’不過是極少數的情況罷了。更多時候,是那些犯下諸多殺戮惡行、揹負業障的人,最終遭到報應,自食惡果。”
老方丈的聲音沉穩有力,每個字都擲地有聲。
童子歌聽了,臉上的笑意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臉凝重。
“這麼說,嗜殺之人大多壽命不長…… 古代那些暴君,為求長生,不惜殺戮更甚,可最後早早離世,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
車輪滾滾,馬蹄聲聲,揚起一路塵土。
聽聞大齊傳來重要訊息,剛回京處理朝政沒幾天的皇帝宗庭嶺,又匆匆踏上行程。
這些年,宗庭嶺在朝政上一直稱得上勤勉,可最近這段時間,行為卻著實有些反常。
況且,如今外頭和大齊的戰事基本已接近尾聲,許多官員都認為,此時應乘勝追擊,繼續攻打大齊,最好能多吞併一些大齊的土地。
然而,皇帝話裡話外似乎要停戰,他覺得這場戰爭已經持續太久,兩方民生難免受影響。
大齊猶如一頭巨獸,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徹底吞併。
若是逼迫大齊太緊,反而會逼得大齊一朝猛咬,可能斷了荊州的後路。
官員們還是覺得皇帝像是變了個人。
要知道,他從前可是熱衷於帶兵四處征戰,不打下一片廣闊疆域就絕不罷休。
他這一走,京城中便傳出各種流言蜚語,說大齊給了皇帝什麼好處,才讓他決定停戰。
這些傳言傳到了言官耳中,那些從未上過戰場、手無縛雞之力的言官,竟比前線浴血奮戰的武將還要義憤填膺。
在私下聚會中,他們大放厥詞,抨擊皇帝的決定